第15課辛亥革命教學案
課標要求
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三民主義;與改良派的論戰;武裝起義;武昌起義;中國民國的成立;袁世凱奪取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分析
同盟會建立的條件和性質的分析是重點。
(一)建立條件:
1、經濟基礎:20世紀出,民族資本主義的比較迅速的發展。
2、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
3、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
4、組織基礎: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建立。
(二)同盟會的性質:它是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員的基礎上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團體,從其組織形式、組成人員成分、政治綱領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二、難點分析
武昌起義的條件是重點。
1、經濟基礎:漢口的自然經濟解體早,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成長早,此外這一地區,交通便利,煤鐵資源豐富,也便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2、階級基礎:隨著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形成了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這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階級基礎。
3、群眾基礎:武漢地區帝國主義入侵較早,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斷高漲,這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較好的群眾基礎。
4、起義準備: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在武漢地區進行了長期的起義準備。5、熊秉坤、金兆龍等人的革命主動精神。
自主探究
通過閱讀教材預習掌握這些問題,上課時由教師或各小組進行預習檢測。
1、辛亥革命興起的歷史背景有哪些?(閱讀課本第一目第一段找出兩點,除此之外,你認為還有哪些?)
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興起的標志是什么?其性質和目標是什么?(第一目第一段大字和小字)
3、中國同盟會的性質、宗旨、機關刊物。(第一目第二大字)
4、三民主義革命綱領的內容和評價。(第一目第二段小字)
5、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的內容和影響。
6、廣州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
7、武昌起義爆發于何時?起義勝利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起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教材第二目)
8、中華民國建立的概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地位和性質。
9、作為清政府大官僚的袁世凱為什么能當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0、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講授學案
[重難探究]
一、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攪政務。……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
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員三分之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摘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臨時約法》規定的立國根本原則和政體是什么?這具有什么意義?
(2)根據材料一,《臨時約法》對防止、限制袁世凱專權有何規定?
二、有人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說,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歷史命運,是一次失敗的革命。請就上述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