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課標要求: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第一國際建立及斗爭的史實;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學習,分析其性質及失敗原因,培養學生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了解第二國際建立及斗爭的史實。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教材及教師補充的相關材料,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尋找相關問題的答案;分析歷史問題要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結合巴黎公社發生的背景認識其發生的突發性,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認識其失敗的必然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精神的體驗,幫助學生養成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情操。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義。
難點: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工人運動的特點及成因。
教學建議:
(1)、第一國際的建立:
①、第一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可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第一,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的高漲,是第一國際成立的客觀條件。第二,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而努力工作,是第一國際成立的主觀條件。因此,第一國際是馬克思主義與國際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②、第一國際的性質及任務,從第一國際的組成情況來看,第一國際是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組織。第一國際把支持、聲援、團結各國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斗爭作為自己的主要活動,同時把幫助各國工人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③、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及領導,馬克思雖未擔任第一國際主席或總書記的職務,但由于總委員會一致通過了他為第一國際起草的《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為第一國際確定了正確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因此馬克思主義實際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實際領導者,是第一國際的靈魂。
(2)、巴黎公社
①、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背景。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先后建立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工人是在祖國處于危急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的情況下發動革命的。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在教學中,建議教師注意:要突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讓學生理解它們的內容,并且從中分析出它們鮮明的無產階級性質,說明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一般來說,考察一個政權的性質,主要從它所采取的措施來分析。關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引導學生從政權建設和社會經濟兩方面歸納。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觸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以上所述足以說明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
③、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教材包括了三層意思:其一是它的失敗原因,即歷史教訓(此處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公社失敗的主觀原因之一是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之二是未能去宣傳、發動農民,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缺乏工農聯盟。客觀原因是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遠未發展到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程度,此時想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還為時尚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二是它的劃時代意義,它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其三是它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即通常所說的巴黎公社原則,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因為它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一般規律,所以它是消滅不了的,在工人階級得到解放以前,這些原則將一再表現出來,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是這些原則的一再表現和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