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的濃度[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
3.使學生掌握溶液的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4.使學生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在概念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通過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通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1.與初中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到獲取新知識、新方法的喜悅。
2.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包括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幾部分。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另一種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計算能力,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是高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有關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本節教材的引入是從初中學習過的質量分數開始的。通過復習舊知識,回憶溶液的組成,表示濃度的方法,分析質量分數在實際使用中的不便之處。自然順暢的引出表示溶液組成的另一種方法。量體積是很方便的,同時物質的量的使用比起質量來也很簡便。由此展示出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對于物質的量濃度著重分析了以下幾點:
概念的理解。表達式更加簡潔明了。與質量分數有明顯的區別。而且通過公式的變形可以求出溶質的物質的量或溶液的體積,也就是說為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提供了便利條件。
教材中以討論的形式提出了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其一:物質的量濃度中涉及的體積是溶液的體積,不是溶劑的體積。其二:從一定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體積的溶液,其濃度不變。變化的是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但是二者的比值沒變。對于這一點必須給學生澄清。此處可以運用恰當的比喻來形象說明。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實驗正確操作很重要。讓學生初步掌握方法,學會容量瓶的使用。
關于計算,教材中按照不同類型分成1.關于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均以例題的形式出現,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具體方法,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訓練解題的規范性。此處的計算不宜過多的拓展。例如: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節介紹,目的是分散難點。有關稀釋的問題,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加水稀釋”,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濃度溶液混合稀釋的計算不作要求,只是對于條件好的學校可以作為知識的拓展。
本節重點: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節難點: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氣體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正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教法建議
1. 本節引入方法
(1)首先復習初中化學有關溶液的知識,特別著重復習有關溶液組成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知識,指出這只是表示溶液組成的一種方法,引出新課--另一種常用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濃度。
(2)閱讀課本55頁,組織學生討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定義是什么?使用時有什么不方便之處?溶質的量用溶質的物質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條件?使學生了解引入物質的量濃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討論,加深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避免有關常見的錯誤。
例如:課本56頁討論題(1),如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現錯誤。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而不是1L溶劑中的溶質的物質的量。避免錯誤的方法是在講述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時,強調指出“單位體積溶液里”,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討論題(2),幫助學生認識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不論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不變的,就象一壺糖水倒出的兩杯糖水一樣甜,濃度與壺中均相等。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物質的量和物質的量濃度這兩個概念的聯系和區別。
3.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根據學校的條件也可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邊實驗邊小結配制的步驟。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實驗之前,首先向學生詳細地介紹容量瓶的規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時應先檢漏等注意的問題。例如:容量瓶上標有“250mL 20℃”,它的含義是:容量瓶的容積是在20℃時標定的。
講清以上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確不能配制任意體積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將溶質放入容量瓶中進行溶解,或將熱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為配制過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個刻度線,容量瓶的規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體積與容量瓶容積相同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絕大多數物質溶解時,都會伴隨著吸熱或放熱過程的發生,引起溫度的升降,從而影響到溶液的體積,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不準確。
5.可以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師演示,讓后排學生也能看得清楚。
6.關于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要立足于有關概念的計算,要從概念出發分析解題思路。除例題的計算類型外,其它類型不宜過早涉及。通過具體的例題進行有關計算的教學時,要注意歸納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釋,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相等,n(濃)=n(稀) 即
c(濃)V(濃)=c(稀)V(稀) (例題5)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c = (例題3)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