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轉與自轉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地理意義導學案
學習目標 分析地球公轉與自轉共同作用產生的地理意義。
一、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1.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一天中,太陽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現在①______。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②______。
2.空間(緯度)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③______。
3.時間(季節)變化規律(以北半球為例)
節氣
最大值地區
最小值地區
夏至日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④____________
冬至日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各緯度
二分日
⑥______
極點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1.晝弧和夜。撼炕杈把所經過的⑦________分割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某點所處的緯線上,晝弧長,夜弧短,則該點⑧__________;反之則⑨__________。
2.變化規律
(1)赤道地區:全年⑩__________;其他地區隨緯度的增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加大;極圈內出現?______、?______現象。
(2)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
(3)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與北半球?______。
(4)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_,均為?______小時。
三、季節更替
1.原因:?____________在緯度上的周年變化。
2.不同緯度地區的季節變化
(1)低緯度地區?__________,季節更替現象?________。
(2)高緯度地區?__________。
(3)中緯度地區?______更替明顯。
3.季節劃分
(1)中國傳統四季劃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起點來劃分。
(2)氣候統計工作中(北半球)的劃分
北半球春季:________月,每三個月一季。夏、秋、冬依次類推。
南半球季節與北半球______。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中國國家x年11月10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據此完成1~2題。
1.出訪期間,地球的位置最接近上圖中的( )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2.出訪時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正( )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 c.沒有變化 d.先大后小
考查點2 晝夜長短的變化
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轉過程中,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是隨緯度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的。據此回答3~4題。
3.元旦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晝最長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廈門 d.?
4.廈門市在下列日期中,晝夜長短相差最大的是( )
a.5月1日 b.8月1日 c.11月1日 d.3月1日
考查點3 季節更替
讀“我國某城市政府機關作息時間表”(表中均為北京時間),完成5~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