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天氣系統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影響我國的幾種常見天氣系統,能夠說明這些天氣系統是如何對所到達地區的天氣產生影響的,能夠結合當地情況分析學校所在地曾經發生的災害性天氣及其影響下的天氣系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判讀原理示意圖的能力,并通過圖像系統的判讀,使學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間思維。通過學習使學生更關注生活地的天氣變化狀況,并能夠準確解釋引起生活地天氣變化的天氣系統。
教學建議
關于本節的概要分析
本節內容力圖從生活實際出發,指導學生能夠聽懂天氣形式預報中的一些常用術語,培養學生初步識讀簡易天氣圖的技能,使學生能夠做到學有所用,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使學生對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其影響下的天氣狀況等基礎知識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幾節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本節主要講述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對我國天氣的影響較大,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多與鋒面有一定的聯系,教材中主要講述了兩種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關于準靜止鋒教材沒有涉及,是否補充這一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以及當地能否受到這一鋒面系統的影響為前提,靈活掌握。
關于本節教學方法的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教材力圖對學生進行關于天氣形勢預報的入門普及,因此選擇了對于我國影響較大的幾種天氣系統,并配有相關圖像,使學生能夠初步讀懂這幾幅原理示意圖,結合圖像能夠說明幾種天氣系統對所到達地區天氣的影響。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這些圖像,或結合多媒體動畫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的理解相關內容。
關于“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系統”的教學建議
關于“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系統”這部分知識,重點在于對氣旋和反氣旋的分析,氣壓狀況在大氣運動一節已經講述過,學生應該能夠掌握,對于氣旋和反氣旋的了解,教師應該從氣壓分布入手,在等壓線呈同心圓分布,并且氣壓中心分別為高壓或低壓時,引導學生分析并繪制水平氣壓梯度力,以及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影響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風向,通過所繪制的圖像,總結氣旋和反氣旋水平氣流運動規律,有水平氣流運動進一步分析中心氣流垂直方向上的運動規律。由這種運動規律再分析對天氣的影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關于冷、暖鋒的形成及其與天氣的關系的教學分析
冷、暖鋒的形成及其與天氣的關系是本節知識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冷、暖鋒的形成,這部分內容的關鍵是冷、暖氣團哪個主動移動,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形成的為冷鋒,暖氣團主動向冷空氣移動形成的鋒面為暖鋒,無論是冷鋒還是暖鋒,冷空氣總是在暖空氣下面;
第二,冷、暖鋒到來之前,到來和移出之后,天氣的變化特點,這部分內容的關鍵是鋒面兩側空氣的溫度、濕度、氣壓等均有較大差異,因此在鋒面移動過程中,天氣會出現較大變化,冷鋒到來之前,受鋒前暖氣團的控制,天氣晴朗,冷空氣移動過來,迫使暖空氣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水汽受冷凝結,容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氣所含水汽量充足,往往形成較大的降水;如果冷空氣移動速度非常快,是暖空氣抬升速度很快,鋒面兩側水平氣壓梯度較大,一般形成較大的風,如果暖氣團比較干燥,往往會形成沙塵暴天氣,當鋒面移出后,當地受冷氣團的控制,單一氣團控制,天氣較穩定,這時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降低,天氣晴朗。暖鋒到來之前,當地受冷空氣的控制,天氣較為晴朗,氣溫相對較低,暖氣團移動并緩慢爬升到冷氣團之上,在爬升過程中,冷卻凝結形成云、雨天氣,由于暖氣團一般勢力較弱,因而多形成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后,暖氣團控制當地,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