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級地震,九度區某醫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基巖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樓房)保存完好(可向學生展示《地震問答》中的實物照片)。
【提問】顯然我們學校的選址是不合適的。那么,目前我們應該怎樣防震呢?(引導學生從震前預報、震發時躲避方法和震后間隙的撤離路線三方面討論。)
【引導】現在咱們來實際演習一下震發時的躲避方法。
師生共同演習。
【提問】你家里應如何防震呢?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防災措施填入下表,回家后再補充上實施情況?
【板書】
【講解】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
【提問】你知道長白山上白頭山天池嗎?為什么湖泊會出現在山頂呢?你知道黑龍江省的五大連池嗎?為什么五大湖泊會相連成串分布呢?
【講解】請看書上有關這兩個湖泊的插圖,插圖下有文字解釋。
【板書】二、火山的分布
【講解】我國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中國臺灣、海南島等地。不過,近幾年來仍在活動的火山卻很少。最近噴發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
【板書】三、泥石流
【提問】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問】請你觀察“中國地形圖”,我國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泥石流?
【課堂小結】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災害的發生和分布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人類能夠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災害降到最小程度。
【課堂練習】(略)
【布置作業】請大家回家后動員全家人進行臨震演習,下節課請大家匯報演習情況。板書設計
第五節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地震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上
主要地震帶:
東南部的臺灣省和福建沿海
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北京位于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
——我校位于八寶山一衙門口斷裂帶上
二、火山的分布
三、泥石流
小資料
近幾十年來我國一些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8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1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6.7級。
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河北省邢臺地震,震級7.2級。
1967年8月30日12時22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6.8級。
1969年7月18日13時24分渤海地震,震級7.4級。
1970年1月5日1時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級7.7級。
1972年1月25日10時06分臺灣省東邊海中地震,震級8.0級。
1973年2月6日18時37分四川省爐霍地震,震級7.9級。
1974年5月11日3時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級7.1級。
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遼寧省海城地震,震級7.3級。
1976年5月29日20時23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5級。
1976年5月29日22時00分云南省龍陵、潞西地震,震級7.6級。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級7.8級。
1976年7月28日18時45分河北省灤縣地震,震級7.1級。
1976年8月16日22時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76年8月23日11時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級7.2級。
1981年1月24日05時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級6.9級。
1985年8月23日12時41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地震,震級7.4級。
1988年11月6日21時03分云南省耿馬、瀾滄地震,震級7.6級。(摘自《地震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