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的變化成因及其觀測》網絡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
(1)知識目標
①掌握月相的概念,月相產生的原因。
②學會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并掌握其變化的規律性。
③聯系實際,分析月相變化的應用意義。
④學會根據不同的月相形狀,判斷時間、日期、方向。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運用“月相成因圖”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即探究圖示反映規律性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即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③通過對月相知識的學習,提高對詩詞的理解水平。
④通過模擬望遠鏡的使用,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逐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 ,在展示自我時注重科學性。
③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美好明天的情感。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1)學習任務
①抓住晴天機會,安排學生在農歷月初的傍晚開始連續觀察月相,并堅持繪圖記錄,掌握規律。
②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形象地介紹月相產生的原理,培養空間的想象能力。
③望遠鏡的使用和調節
(2)學習要求
①明確本課學習目標,以學習任務驅動為方式,以月相的成因、變化及其觀測為中心,以小組協作討論的方法(語言交流和在線討論方式)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②抓住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運用發現、探究、協作、討論學習方法,大膽、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③注重本課網頁素材和相關網站的學習資源利用,聯系所學知識和技能,對信息進行獲取、收集、加工、處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交往等)
1.學習特點
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天文學科和計算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不一,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
2.學習習慣
高一學生知識面較狹隘,習慣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這種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己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交往
高一學生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習交往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打√)
(1)web教室(√) (2)局域網 (3)城域網
(4)校園網 (5)internet(√) (6)其它
2.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網絡課件)(√) (2)工具 (3)專題學習網站(√)
(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 (6)題庫
(7)網絡課程(√) (8)其它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說明名稱、網址、主要內容等)
◆《天文教材資源》:月相的成因、變化及其觀測等,其文本資源整理在學校網絡系統的虛擬天文網站(ip:192.168.66.250)。
◆《天文媒體資源》:月相的成因、變化及其觀測等的動態視頻文件;與教材有關的大量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等,收集于學校網絡系統的虛擬天文網站。(ip:192.168.66.250)。
◆《各種虛擬動畫》:虛擬望遠鏡等觀測月相的工具以及虛擬月相運動以及變化的flash收集在專題學習網站中。
四、學習情境創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性情境(√) (2)問題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