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括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演變歷史。
2.熟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3.解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4.結合實例,闡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圖表和習題分析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的演變的規律。
2.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科學資源觀,樹立環境意識。
【教學重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要解決環境問題,又要繼續發展經濟,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學生閱讀教材。
多媒體展示圖表。
學生填寫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謀求人地協調
生產力水平
生產力低下,發展緩慢
生產力斷提高
科技突飛猛進,生產力迅速提高
生產力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人類活動
處于采獵文明時期,以動、植物為取食對象
步入農業文明,開發利用土地、水、氣候等資源
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人類試圖主宰自然界,犧牲自然,積累財富
人類被迫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國際社會旁邊關注環境和發展問題
人地關系
恐懼和依賴
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謀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不嚴重
生態系統變得簡單和脆弱,地理環境趨于惡化
環境污染演變成社會公害,生態破壞,危及人類生存
人類開始認識環境問題,逐步解決環境問題
讀圖8.9,教師提問:從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來看,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物種滅絕、人類被動地適應環境,環境對人類制約作用強;人口增加,使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地理環境趨于惡化、人類與環境對抗性增強;環境污染、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師總結歸納: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采取了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已經產生嚴重的影響,為此再也不能走傳統的以高消耗、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