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7.2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了解鐵路的作用以及鐵路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
2.了解不同等級公路和航道建設的主要區位因素。
3.結合實例,理解交通運輸網中的線的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標:
學會對具體的交通運輸線進行區位因素分析和選擇。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用綜合的觀點和發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發展變化,并作出科學的決策。
●教學重點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的區位因素。
●教學難點
影響京九鐵路線區位選擇的因素;公路選線的原則。
●教學方法
1.采用問答式與綜合分析兩種方法相結合的形式,對京九鐵路的主要區位因素進行分析。
2.運用導學法來講授公路選線和內河航道網的建設。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掛圖──中國鐵路交通圖
投影膠片:
1.“京九鐵路沿線的地理環境”問題思考
2.圖7.11──山東省國道和省道的分布
3.圖7.12──公路選線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商業,請大家思考一下:交通運輸有哪幾種主要方式?它們各自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評價、指正,隨后導入新課:鐵路、公路、航道等交通運輸線相互交織,就形成了不同級別和層次的交通運輸點(交通樞紐)和交通運輸網。
第二節 交通運輸網中的線(板書)
(講解)可見,交通運輸網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的交通運輸線和一系列的交通運輸點組成的。對于一個地區來說,如何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既造價較低,又使經過地區客、貨流量較大,運輸效率高,并且施工比較容易,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一、影響鐵路選線的區位因素──以京九鐵路為例(板書)
1.鐵路的發展及其作用
(講授)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等特點,所以說鐵路運輸雖然有170多年了(已經較老了),但它仍然是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在我國,42%的貨物要靠鐵路運輸?梢,鐵路運輸的作用、意義是很大的。它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來分析、找出。
(教師來抽查、指正)鐵路運輸的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
(1)能夠促進生產規模、原材料供應范圍和產品銷售市場的擴大;
(2)可加速區域開發,使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可以加強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的聯系;
(4)鐵路運輸還是進行文化和科技交流、保證一個國家的政治統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由于鐵路運輸的作用很大,所以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鐵路的建設。
承轉:
京九鐵路(北京──香港九龍)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修筑的一條現代化鐵路,它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工期最短的鐵路干線。下面我們以京九鐵路為例來分析影響鐵路選線的區位因素。
2.京九鐵路主要區位因素分析(板書)
(1)京九鐵路沿線的地理環境
讓學生讀課文中圖7.9──京九鐵路穿越的地區,并顯示投影膠片的“問題”供學生思考:
①京九線的長度?經過的省、區?
②穿越的地形區?
③跨過哪些大江、大河?
④經過的農業基地(糧、棉、油產區)?
⑤沿線的礦產資源、林木資源?
⑥沿線的旅游資源?
⑦重要的鐵路樞紐站有哪些?
學生思考后教師采用問答式或談話法對以上述問題一一進行糾正、解答:
京九鐵路全長(根據比例尺量算)約2500千米,從北向南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和香港共10個省、市、區和特別行政區。穿越的地形有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兩廣丘陵。從北向南依次跨過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經過的農業基地有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小麥、棉花、花生、烤煙,鄱陽湖平原(商品糧基地)──水稻、小麥、茶葉。沿線的礦產資源有:石油──華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別山的有色金屬礦,江西大余的鎢礦等;沿線還有江南丘陵的森林資源──柑橘、獼猴桃。沿線的旅游景點也很多,根據圖例可看出,注意廬山、井岡山的位置。重要的交通樞紐站也很多,有:商丘──隴海線,向塘──浙贛線,在九江跨過長江,并與合九(合肥──九江)線、武九(武昌──九江)線相接,荷澤──新兗線(新鄉──兗州),淮北──阜陽──淮南(運煤專線)。并提示學生注意:霸州至天津、麻城至武漢的兩條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