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體育課說課提綱
舟山市岱山中學 毛偉華 (編號3-002)2000/12/19
一,教材內容:
省編高一《體育》課本教材內容,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fā)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yōu)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zhàn)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fā)揮和戰(zhàn)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教材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籃球運動的第一節(jié)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運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省重點中學,普陀中學高一男生,共四十人.學生來自全區(qū)各個初中,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善于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采用了講解,示范,啟發(fā),模仿,創(chuàng)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fā)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yōu)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運球--準確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運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f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guī)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chuàng)設情景教育,鄉(xiāng)土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2’)
1,課堂常規(guī)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8’)
1,配樂游戲:小漁網(4’)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配樂游戲"小漁網",在游戲中配上舟山民樂,運用了情景教學,鄉(xiāng)土教學,提高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情操.
2,熟悉球性(4’)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后學生自由模仿創(chuàng)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基本部分(30’)
1,運球(6’):高低交替運球,兩手交替運球,體前變向運球,急停急起運球等原地和行進間的運球練習.
為了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使學生在運球過程中護好球,眼視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學生散點看教師示范模仿練習,同時教師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特別是身體的姿勢,手型,手法和球的運行要準確.著重解決手對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協調配合和眼視前方,同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搶運球(5’):要求:先進行一對一的"搶運球"對抗練習,然后進行分組"搶運球"對抗練習.
為了使運球技術有一定的升華,特意安排這一練習,這一練習旨在加強學生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表揚,為下部分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3,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3’)
要求:前臂發(fā)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jié)放松,全身協調
4,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2’)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
3,4的練習主要為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5,四人一球一組,行進間運球后傳球,接球后運球(4’)
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6,三人傳接球,一人搶斷球(4’)
目的是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能力,進攻意識和協作配合能力,善于隱藏自己的傳球意圖,以及運球假動作新式單個戰(zhàn)術行動與提高傳接球技術相結合.要求:無球隊員跑動,接應要積極,防守隊員要密切注意傳球隊員的行動,搶斷,封堵要積極.
7,連續(xù)傳接球(接龍)比賽(6’)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yōu)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結束部分(5’)
1,配樂伸展放松操(3’)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布置收回器材(2’)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只;2,籃球41只,球筐4只,錄音機1臺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55%,運動負荷為中等稍上.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