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9高效學習方案政治考點專項:經濟貨幣
●考點突破
1.貨幣的產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拿錢買商品,二者不能分離,商品和貨幣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但是,在歷史上,貨幣的出現比商品要晚的多,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最初的商品交換。當時人們只是用多余的產品來交換,是一種偶然的物物交換。這種交換用等式來表示,就是商品=商品。在這個等式中,“等號”左邊商品的價值是通過“等號”右邊商品表現出來的。
第二階段:擴大的物物交換。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不斷擴大,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這時,一種商品常和多種商品相交換。這種交換用公式表示為:
隨著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的增多,這種物物交換的缺點也越來越明顯。因為物物交換要求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交換才能成功。否則交換就不能進行。交換越是經常,越是擴大,物物交換的缺點就越突出。
第三階段: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隨著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了各種商品共同的等價物,這種共同的等價物也就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這種交換用公式表示為:
一般等價物出現以后,商品交換就分成了兩步: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換成一般等價物;第二步,用一般等價物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這種商品交換已經不是直接的物物交換,而是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了。
一般等價物由什么商品來充當,各地區不同,同一地區的各個不同時期也不同。
第四階段:貨幣出現。商品交換范圍的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一般等價物能夠固定在一種商品上,以利于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最后,一般等價物集中到貴金屬金、銀上,這樣貨幣就出現了。
2.貨幣的本質——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1)貨幣與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但是貨幣與一般等價物又有不同:
第一,含義不同。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而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第二,產生時間不同。其他一般等價物出現比貨幣早。
第三,特征不同。貨幣價值較大,用較少的貨幣能進行大量的交換;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易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使用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以利于在廣大地區進行交易。其他一般等價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也存在不足之處。
第四,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并且是唯一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而其他一般等價物不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2)如何理解“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是說在貨幣產生之前,金銀是一種自然物或商品,貨幣產生后,并不是所有金銀都充當貨幣,也可以用作裝飾品等,貨幣消失后,金銀仍作為一種自然物存在,所以“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貨幣天然是金銀”,只有當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時,它才成為貨幣,因為金銀有最適宜充當貨幣的優點,所以“貨幣天然是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