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冊政治常識
教學目標
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基本觀點,以艱險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講述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我國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識,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社會政治現象,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民主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
前言(2課時)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是階級之間的關系和斗爭;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 《政治常識》主要講述我國的政治制度、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和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識。 學習政治常識,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用階級的、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及比較的方法學習《政治常識》。 | 識記: 1、《政治常識》的主要內容。 2、學習政治常識的科學方法。 理解: 1、分析政治同經濟、階級、國家政權的關系。 2、列舉實例,說明青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 |
一、我國的國家制度(16課時)
我國是我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5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國家制度包括國體與政體。 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 國體,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 民主和專政的關系。 國家職能是指國家在實現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 國家的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我國是工作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一定范圍內階級斗爭的存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依據。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對內對外職能。 | 識記: 1、 國家制度包括的內容。 2、 國體的含義。 理解: 1、 從國家行使國家職能的具體事實,判斷其屬于何種職能。 2、 分析我國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是辯證統一的。 3、 從領導階級和階級基礎分析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4、 分析一定范圍內階級斗爭的存在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關系。 5、 比較我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同階級性質,認識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6、 從我國民主的真實性和廣泛性,說明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的民主。 運用: 1、 運用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系原理,闡明我國現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 2、 列舉事例,分析說明現階段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5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政體是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 國家結構形式是指國家整體與部分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的結構形式。 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 | 識記: 1、 政體的含義及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 2、 國家結構形式的含義及當供銷國家結構形式的基本類型。 3、 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4、 我國人民代表的產生方式,及其行使權利、履行職責的方式。 理解: 1、 分析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2、 列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說明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3、 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及主要活動程序,說明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 4、 從體現國家性質和建立其他有關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兩方面,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 5、 從堅持一國、實行兩制,社會主義是主體,說明“一國兩制”的主要內容。 運用: 1、 收集有關人代會和人民代表活動的資料,說明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2、 結合實例,分析說明必須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眩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則。 |
我國的國家機構(3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國家職能是通過國家機構來實施的。 國家機構是國家機關的總稱。 當代國家機構主要包括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 我國國家機關的設置及其相互關系。 我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法治原則。 | 識記: 1、 國家機構的含義。 2、 國家機關的劃分。 理解: 1、 分析國家職能和國家機構的關系。 2、 列出簡表,表示我國中央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說明中央國家機關的相互關系。 3、 從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同欺陣家機關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等方面,說明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運用: 1、 結合我國國家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等事例,分析說明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2、 根據我國國家機構實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說明加強廉政建設的必要性。 |
我國化民與國家的關系(3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國家權力機關由公民依法選舉產生。 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自由權利。 公民依法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堅持公民在法律而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公民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 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則。 | 識記: 1、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權利。 2、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理解: 1、 從我國公民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有關法律規定,說明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權利。 2、 以生活中的實例,簡要說明公民享有批評、建設、申訴、控告、檢舉的監督權利。 3、 從公民享受權利與履行義務、公民合法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公民違法犯罪受到法律追究等方面,說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 分析說明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是統一的。 運用: 1、 收集有關資料,說明公民依法享有和行使監督權的重大意義。 2、 分析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談談自己對待和參與政治生活的想法。 |
二、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8課時)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4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政黨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的利益并以奪取、行使或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為目標的政治組織。 政黨產生的經濟、政治、思想條件。 政黨的特征和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 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 | 識記: 1、 政黨產生的條件。 2、 政黨的特征。 理解: 1、 列舉若干當代國家的實例,簡要說明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2、 從歷史形成和黨的自身條件兩個方面,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 3、 分析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4、 分析說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和改善共產黨的領導。 運用: 廣泛引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證明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4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政黨制度是指由國家法律規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黨領導、參與國家政權或干預政治的制度。 當代國家政黨制度的類型和作用。 我國的民主黨派。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支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是共主要職能。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中國不能實行西方的多黨制。 | 識記: 1、 政黨制度的含義和類型。 2、 我國民主黨派的名稱和性質。 3、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活動準則。 4、 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主要職能。 理解: 1、 分析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制度的作用。 2、 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分析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執政黨和參政黨的關系。 3、 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使用的基本方針。 4、 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5、 簡要說明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 運用: 從國家性質和基本國情兩方面,說明在中國不能實行西方的多黨制。 |
三、我國的民族和宗教(8課時)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4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的共同體。 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共同心理素質是民族的四個基本特征。 我國以漢族為主體,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 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重要的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 民族自治機關的自治權。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 識記: 1、民族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2、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 3、民族自治機關的主要自治權。 理解: 1、分析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含義和相互關系。 2、簡要說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運用: 1、根據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的國情,結合實例,歸納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2、收集有關資料,分析堅持民族團結對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穩定的意義。 3、根據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結合實例,說明我國實行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策的意義。 |
我國的宗教概況和宗教政策(4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宗教組織是一種社會力量。 宗教的作用。 我國的宗教概況。 我國現階段存在宗教的原因。 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的深刻變化。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基本的宗教政策。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據和意義。 我國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樹立科學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 | 識記: 在我國流傳的主要宗教。 理解: 1、簡要說明宗教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是復雜的。 2、分析我國現階段存在宗教的原因。 3、簡要說明我國管理宗教事務的有關政策。 4、從保護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兩方面,說明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5、區分宗教與封建迷信。 運用: 1、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依據和意義。 2、聯系個人思想實際,分析說明樹立科學世界觀、正確對待宗教、反對封建迷信的意義。 |
四、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10課時)
當代國際社會(4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 國際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國際關系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關系。 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 主權國家的權利。 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 國際組織的分類和作用。 聯合國的建立及其作用。 | 識記: 1、國際社會的構成。 2、國際關系的含義。 3、國際關系的內容。 4、聯合國的主要機構。 理解: 1、結合實例,說明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是主權國家的權利。 2、簡要說明國際法的作用。 3、按國際組織的目的任務、活動范圍、組織主體的區分,判斷幾個主要國際組織的類型。 4、分析國際組織的主要作用。 運用: 1、列舉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幾個重大事件,分析說明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2、結合歷史和當代有關的國際事件,分析說明聯合國的作用。 |
當今世界的主題(3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和平問題是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發展問題是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是和平的保障。 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國際社會多極化的趨勢。 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 理解: 1、簡要說明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2、總結歷史經驗,分析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3、分析世界形勢,說明國際社會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4、列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具體表現,說明它們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運用: 收集當前各國綜合競爭的材料,闡述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要性、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 |
我國的對外政策(3課時) | |
教學內容 | 基本要求 |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原則立場。 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在對外開放中,要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 理解: 1、列舉事實,說明我國外交政策的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 2、分析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3、分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說明它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4、列舉我國同第三世界團結合作的事例,說明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 5、分析我國在對外開放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必要性。 運用: 根據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結合我國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說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社會主義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