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黨產生、特征、性質等基本知識。理解現代國家與政黨的關系;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領導地位的確立;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堅持與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的必要性等。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社會走訪、調查或探究性學習等形式,逐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全面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分析社會政黨現象及政黨與國家之間關系基礎上,探究現實社會政黨制度,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明確作為當代中國青年學生應具備的政黨觀念和信賴中國共產黨的情感,確立維護中國共產黨在我國國家領導地位的信念,引導學生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真理;
⑵.幫助學生提高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堅定性,并立志在黨的領導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黨問題的基本理論
這是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問題,完整準確地理解它,是正確認識我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理論依據。因此,它既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又是本課的學習難點。
完整,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黨問題的基本理論,主要應正確理解政黨的產生、政黨的基本內涵、政黨的特征、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等。
⑴.政黨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級的產物。
這里,并不是指政黨和階級、國家同時產生的。因為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下,是不允許有集會、結社的自由的,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以奪權、維護國家政權為目標的政黨。政黨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政黨產生的經濟條件,資本主義民主制是政黨產生的政治條件,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觀念是政黨產生的思想條件。因此,政黨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資產階級政黨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革命中產生發展起來的,英國的輝格黨和托利黨是資產階級最早的兩個政黨。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在無產階級已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馬克思主義誕生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產生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
在政黨的階級性問題上:資產階級政黨和共產黨都有階級性。例如,我國現階段已消滅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和意志執掌國家政權。這里應明確的是:“人民”本身就是一個階級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基本階級力量,也包括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性鮮明表現在它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而不是“全民黨”。
⑵.正確理解政黨的基本內涵及特征。
政黨是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并以奪取、行使或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為目標的政治組織。
政黨具有三個特征:第一.具有階級性。任何政黨都是階級的政治組織,并集中代表-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判斷政黨階級性質主要看它在實踐活動中所體現的階級利益。政黨按階級性可分為無產階級政黨和資產階級階級政黨。第二.具有特定的政治綱領。政治綱領明確規定了它的政治目標和為實現目標所采取的途徑和措施,奪取、維護政權是政黨的政治目標,政黨與國家政權密切聯系是政黨區別于一般政治組織、社會團體的根本標志。第三.具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政黨組織是政黨存在的形式,政黨紀律是約束其成員的行為規范。
⑶.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政黨是當代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政黨同國家政權密切聯系,任何階級要奪取、掌握和鞏固政權,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政黨,現代各國一般由政黨領導政權,一個國家的性質通常與執政黨的階級屬性相一致。
在當代,世界各國通常由政黨領導國家政權,這是因為:
①.領導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要實現所在階級的根本利益,政黨必須把本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把政黨綱領、路線按法定程序變為國家法律、政策,并依靠國家權力保證其貫徹執行。這是政黨領導國家政權的必然性。
②.政黨具備領導國家政權的主觀條件。政黨領導政權是由政黨的特征(如政治綱領,組織紀律。領導集團等)決定的,同時領導政權的黨必須是執政黨,這為政黨領導政權提供了可能性。
在政黨與國家政權關系上,要正確看待現階段我國民主黨派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對此應當明確,民主黨派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政權的不同態度。在我國民主革命時期,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共同為推翻反動政權、建立人民的國家政權做出了貢獻;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我國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友黨,積極參政、議政,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因此,我國的民主黨派不是一般的文化性、政治性社會團體,而是與國家政權密切聯系的政黨。
2.堅持、改善、加強黨的領導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⑴.明確此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正確理解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因為在我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選擇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而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是資產階級政黨領導國家政權,至今,世界上沒有一個資產階級政黨選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也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允許無產階級政黨長期執政的。
⑵.應從以下幾方面掌握堅持、改善、加強黨的領導問題
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性質決定的。
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有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進一步做到增強黨的觀念,堅持黨的領導,同一切否定和削弱黨的領導的言行做斗爭。
②.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三者是統一不可分的,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實行黨的正確領導,偏廢任何一方都是錯誤的。由于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決定性和根本性作用,一切懷疑,削弱,否定黨的領導的觀點和做法其本質上都是破壞和動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都是違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必須堅決反對。
③.堅持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就必須重視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 這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和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問題。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特別是保持密切的黨群關系和堅持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原則;
第二.懲治腐敗,從嚴治黨。要加強黨的建設必須著重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
首先應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
其次,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環節。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再次,深入持久地進行黨的作風建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在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要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是堅持和改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強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
④堅持、改善、加強黨的領導,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落實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一.什么是鄧小平理論?
首先,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其次,可用“三個堅持”、“四個新”來說明。即:這一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做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科學理論體系。
再次,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理理論回答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么建設社會主義”。正是由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創造性地回答了這些及其重要并且及其敏感的問題,形成了鄧小乎理論的科學體系。
第二,為什么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并將其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旗幟是一個政黨或組織的奮斗方向。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于我們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具體意義可歸納為:
A、這一理論幫助我們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發展規律,判明形勢、預見未來,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B、當代中國正是在這一理論指導下,解決了諸多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C、把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可以提高全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能力,搞好黨的建設。
第三.怎樣高舉鄧小理論的偉大旗幟(或正確認識、對待鄧小平理論)?
一要堅持、二要發展,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鄧小平理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但也應看到,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列寧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而鄧小平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真理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鄧小平理論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我們應當堅持它。同時還耍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檢驗、發展和完善,這正是鄧小平理論的生命力所在。
第四.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出席廣東省高州市領導干部“三講”教育會議之后,在廣東考察工作,圍繞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兩個題目進行調研。在考察中,他強調,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斗力和領導水平。只要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并帶領人民不斷前進。這就是“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3.弄清我國現階段階級、國家、政黨關系。
明確階級、國家、政黨三者之間關系非常重要。把黨和工人階級分開,或把黨同國家政權混為一談、認為黨中央就是國家政權機關,都是不正確的。我國現階段階級、國家、政黨正確關系是: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對我國的國家生活實行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我國的國家性質是根本一致的。我國國家機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代表我國的國家性質行使國家職能。
例如,不能把黨的領導和人民代表大會二者對立起來或混淆起來。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而中國共產黨是我國領導核心。正確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主要應清楚認識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內容。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其中黨的政治領導,主要表現在黨制定的正確的綱領、路線,并通過法定程序使之變為國家的意志,以確定我國社會發展的總方向和每個歷史時期的總目標,成為全體人民共同遵循的規范。這里,“通過法定程序使之變為國家意志”,主要指的是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予以討論、確定和批準使之具有廣泛的人民性和最高的法定權威性。黨作為領導核心和人大作為權力機關二者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的,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教法建議
本節涉及的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黨問題的基本理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關政黨問題的重要思想等,在政治學理論和我國政治活動中至關重要,與我們每個國民(包括中學生)的政治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學法上建議采取以教師為指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以及社會實際調查統計和相關資料收集整合等方式。使學生通過政黨問題的“研究”;通過相關“調查”和“整合”的學習過程,分析、綜合或歸納、演繹課本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時,通過同學們的相關研究、調查、采訪、論證等,在有關我國政黨問題上,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和鄧小平理論、 江澤民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在黨的建設方面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見解。
在教學手段上,建議師生互動、通過網絡查閱多種形式的相關資料,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收集、整理有關教學資源,通過形象生動的相關材料,展現教師和學生的有關學習成果,加深對有關政黨理論知識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