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學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六課求索真理的歷程)
【考點解讀】 考點1. 理解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其一,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其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2)實踐的三個特點: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這首先是由實踐的構成要素的客觀性決定的。實踐的基本要素有: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實踐的構成要素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因而也具有客觀性。)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選客觀世界的活動。
(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人創造出新社會結構和社會的關系。實踐給客觀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動的烙印。)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實踐具有社會性是指: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
實踐具有歷史性是指: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相關鏈接】下列活動屬于實踐活動的有? ①學生看書 ②法官辦案 ③蜘蛛織網 ④調節分配結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易錯點]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因此,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因此,人們獲得知識只有參加實踐 .\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真題再現】1,(09天津)漫畫《賽跑》啟示我們在成長道路上要(c)
a.發揮主觀能動性,鍥而不舍
b.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c.明確人生目標,銳意進取
d.增強競爭意識,自立自信
考點2. 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哲理歸納: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哲理:
(1)原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方法論: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
(2)原理: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堅持正確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樹立正確的認識,克服錯誤的認識。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為什么?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根本途徑是實踐,從而獲得直接經驗
認識的途徑 來源都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