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財奴教案(精選7篇)
守財奴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屑汅w會葛朗臺的富有個性的語言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分析葛朗臺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說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鹄逝_個性化的動作和語言表現了什么?
分析:葛朗臺為了金子(財產),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斷送了女兒的幸福,破壞了家庭的和睦,最后連自己也被金錢送進了墳墓。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虛偽、兇狠、愛財如命、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形象,學生對“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就有了具體完整的印象。這時再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就比較容易了。而且,小說顯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的主題也就會牢牢地扎進學生的心里,從而明確金錢主宰一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對“金錢萬能,金錢萬惡”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本文的社會意義在哪里?
分析:我們簡略地回顧一下全文的故事情節:開端就交待了葛朗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與女兒的矛盾沖突;接著作者在刻畫他愛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過程中,描寫他與女兒之間沖突的第一回合:為了占有金子,他不顧女兒的愛情,不顧妻子的病苦,不顧傭人的勸說,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聽到“太太死過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才放開了梳妝匣。葛朗臺與女兒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第二回合是圍繞繼承權展開的。葛朗臺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繼承權問題。為了繼承權,他變得失去了常態,“在女兒面前打哆嗦”;他可以當面撒謊,把一個要他命的重大問題,說成區區小事;他可以誘以小惠。假意許諾“按月付……大利錢”;他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阻止公證人說明其中的利害關系?傊,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要完成這項交易,就要撒謊,就要欺騙,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顧廉恥,即使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兒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滿意足。綜上所述,葛朗臺與他女兒之間的關系,就是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作者所著力刻畫的葛朗臺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個葛朗臺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征。其社會意義就在于此。
三、教學過程 設計
。ǎ⿲ 新課。
請同學們自讀題注,然后補充以下兩點:
第一,《人間喜劇》是作者連續創作的九十余部小說的總稱,這是一部規模龐大、描寫細膩、內容豐富的文學巨著,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的社會生活,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自私貪婪、卑鄙丑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第二,與課文相關的情節。
索漠城里的銀行家格拉?粗辛烁鹄逝_的財產,想娶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做兒媳。為了同樣的目的,替葛朗臺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也想要把歐也妮嫁給他的侄兒——索漠初級裁判所所長。這兩家為了爭奪歐也妮展開了一場惡斗。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他們都到了葛朗臺家,在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面前獻殷勤。也就在這天晚上,葛朗臺的侄子——一個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為父親破產而投奔葛朗臺家。查理與歐也妮一見鐘情,并私訂終身。但葛朗臺不肯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查理向歐也妮告別之際,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也把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也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金錢送給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風波,在這次家庭沖突中,葛朗臺大發雷霆,歐也妮吃盡了苦頭,她母親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親哄騙放棄了母親財產的繼承權。(這是小說的高潮,課文節選的就是這一部分。)葛朗臺死后,歐也妮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在印度賺了一筆錢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卻拋棄了歐也妮,要與名門貴族攀親。歐也妮忍受了命運又一次的打擊,幽居獨處,過著清冷、孤獨的生活。
。ǘ┭辛曅抡n。
1.在學生閱讀注釋的基礎上介紹作者。
巴爾扎克是18世紀到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法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上升和封建貴族沒落的更替時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他的小說集總稱為《人間喜劇》,共有90余部長、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度碎g喜劇》形象地反映了法國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歷史。
2.指導學生閱讀第 1段,思考:守財奴是怎樣的人?課文第1段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葛朗臺的性格?
明確:守財奴是指那種貪財無厭、吝嗇成癖的人。這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皥讨北臼欠鸾逃谜Z,后泛指專注于某一種事物而不能解脫,用“執著狂”來反映葛朗臺對金錢如癡如醉,瘋狂迷戀,真是最恰當了。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闭n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臺的性格,使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節就是對開頭這些語句的最好注釋。
3.學生速讀全文,根據小黑板或幻燈提示完成情節表。(見附錄)
師生共同討論完善。
講析:隨著情節的展開,葛朗臺的情緒和表現是多變的,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金錢至上,貪婪吝嗇的特點始終沒有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葛朗臺這個“占有金子”的“執著狂”的丑惡本質。
4.講析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看書,思考:“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為什么又要向女兒屈服?
明確:“抹脖子”這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為了到死也把財產抓在手里,他決意向女兒屈服討好。
提問:可是為什么葛朗臺見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樣描寫葛朗臺動作語言的?
討論歸納: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欲火燃燒,于是不顧一切,只想占有。描寫的動作有“縱”、“撲”、“叫嚷”、“撬”,當歐也妮想搶回梳妝區時,他是手臂“擺”,使勁“推”,表現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語言上三次重復“金子”,并說“這交易劃得來”。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金子時發出的狂叫,把原來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的不滿變為狂喜。這暴露了他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成交易的骯臟靈魂。
提問:為什么太太暈倒,葛朗臺態度就變了呢?是不是他關心冷愛妻子呢?
明確:葛朗臺太太暈倒后,葛朗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語言是“下次決不了”,“咱們講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動作是扔梳妝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擁抱女兒。真是巴結討好一起來,誘哄發誓不間斷。但我們透過這裝模作樣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發現,他只是擔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貪財吝嗇的本質并沒有變,而且還可以看出他的虛偽狡詐,根本不是關心妻子。
5.講析葛朗臺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有關語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臺是不是真的良心發現,有了轉變呢?
明確:葛朗臺只是表面虛情假意,本質沒有變。我們可以從有關語句中看出:醫生來時,先問“要不要花很多錢”,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決心,“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郎也行。”
擁有百萬家產的葛朗臺盡管不愿妻子死去,但決不肯多花一點錢,最多也只是一兩百法郎。說明葛朗臺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個“錢”字。
6.小結:課文至此,情節是跌宕多變,環環緊扣。作者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在多變中將守財奴貪婪吝嗇的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
7.講析騙取繼承權一部分。
學生默讀,思考:太太死后,葛朗臺有哪些變化呢?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明確:葛朗臺變得厲害,幾小時望著女兒,常在女兒面前打哆嗦,顯示出老態,聯系后文我們可以為這些古怪的行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騙取繼承權才是實質。
請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好孩子……麻煩你照顧一下!
提問:在騙取繼承權的過程中,葛朗臺又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討論歸納:先是吞吞吐吐,稱“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連哄帶騙;接著是感情拉攏,故作苦相,“牽腸掛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緊張,“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再次是許愿哄騙“要花許多錢”,“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兒反悔,聲嘶力竭,“別多嘴”,“一言為定”。當繼承權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熱烈擁抱女兒。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惡的靈魂。在葛朗臺的眼中,什么親人,什么感情都是無所謂的,只有錢財才是命根子。引導同學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葛朗臺的世界觀,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為了錢,可以撒謊,可以欺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廉恥,即使親生女兒也不例外。這句話,概括出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
關系,暴露了葛朗臺丑惡的靈魂。
8.講析葛朗臺臨死前這一部分。
學生自讀這一部分,勾畫重點,加上批注。
提問:葛朗臺風癱后他的性格有沒有改變?有哪些動作和細節能反映他性格的?
討論歸納:沒有絲毫改變,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過許多傳神的細節來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轉椅在壁爐與密室的門中間推來推去;聽到一點兒響動就要人家報告原委,連狗打呵欠都聽得見,到人家送租時,就一下由迷糊變得清醒;把鑰匙藏在背心里,不時用手摸一下。這些細節深刻傳神,反映出葛朗臺在風癱的晚年依舊固守著那守財奴的本性。作者在語句中包含著辛辣的諷刺。
提問:葛朗臺在臨死前又是怎樣地表現呢?從中可以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裹緊被子”,生怕別人偷了東西,“幾小時用眼睛盯著金子”。尤其是做臨終法事的時候,當金銀法器一出現,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肉瘤也最后動了一下”;還做了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鍍金十字架抓在手里,還要吩咐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边@些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死而不已”。 9.師生共同討論歸納葛朗臺形象特點及形象的社會意義。
明確:葛朗臺是一個貪婪、吝嗇、狡詐、卑鄙的守財奴,金錢狂,是一個愛財如命、至死不變的有產者。
葛朗臺這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10.學生舉例討論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要點: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傳神的細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金錢狂。
11.討論難點:
學生閱讀課文有關部分,思考:葛朗臺太太是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她是怎樣的態度?我們該怎樣認識?
討論歸納:在課文中,葛朗臺太太是溫順善良,恬退隱忍(甘心忍讓)的賢妻良母。她對丈夫,忍讓;對女兒,疼愛。臨死之前對女兒說:“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會和家庭都是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她是這個金錢至上社會的犧牲品。她對宗教虔誠,向往天國,但宗教卻不能夠挽救她。
作者對她是充滿同情和贊美的。在她臨死那一段里,有這么一些句子:“天國的光輝照著她,仿佛太陽照著樹葉發出金光”,“死得崇高,偉大”,“像潔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為完美的形象來歌頌贊美的。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反襯葛朗臺的丑惡卑劣,批判這個社會的罪惡。但這僅僅是作者的一種理想。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揚超階級人性和宣揚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小資料]
點石成金變丑為美
—夏洛克、葛朗臺、潑留希金進行比較
—鄖縣中學 吳平安
夏洛克、葛朗臺、潑留希金,都是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貪婪、吝嗇的典型。對他們做一個簡略的“平行比較”,有助于對各個典型總體上的把握,從而深化對每個人物的理解與認識。
三個守財奴中,若講“年紀”,夏洛克比其他兩個要“大”三百多歲。當這位猶太富商在威尼斯發放高利貸的時候,正是充滿了血腥氣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夏洛克這一藝術典型的出現的重大意義首先就在于,他是原始積累時期的資產者第一次在戲劇舞臺上的亮相,我們從中可以窺見到“創業”初期資產階級特有的精神面貌:在積聚財富的發家過程中,夏洛克身上體現出極端的殘酷性與惡毒性。為了發財致富,他敢于以任何手段,包括用血淋淋的人肉,去掃除橫亙在面前的障礙。另一方面,當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在歷史舞臺上初露頭角的時候,它必然急于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尋找根據,因而又帶有明顯的虛偽性與欺騙性。夏洛克操起骯臟營生,干著罪惡勾當時,從未心慈手軟,可是一旦言之于口,似乎還不免有幾分羞羞答答,躲躲閃閃,不得不煞費苦心地引證一番《舊約》故事,替自己壯壯膽,以“撐起堂皇的門面”來,為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行徑,披上了一層神圣的宗教外衣。
資本來到人間,經過幾百年發展,當它人格化為葛朗臺老頭時,已經是一個個人刮目相看的龐然大物了。他由一個地位低下的箍桶匠,一躍成為一名商界巨子,不但經營地產,發放高利貸,還從事國際貿易,染指金融證券,甚至出任過市長,在政界露過頭臉,已不單純是一個生意人了。他像老虎和巨蟒一般吞噬著金錢,胃口之大,。心腸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與夏洛克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他背棄誓約出賣存酒;看準行情玩公債投機;他能在全城人不知鬼不覺中拋售黃金,一夜之間牟得暴利。憑著對社會深刻的洞悉和對人心入微的體察,他幾乎無往而不勝,聚積起一個人在十九世紀可能聚積的最龐大的財富。他也無須效顰前輩,去引證什么《圣經》條文,為自己的巧取豪奪,蠶食鯨吞辯解了。而是對自己的心機和手段,暗中欣賞,為之陶然。
三個守財奴中,倘排“輩份”,潑留希金要算最高的了。他雖與葛朗臺同是十九世紀初葉的人,卻還生活在俄國專制主義農奴制度的萌庇之下,是一個擁有上千個魂靈的農女。主,是最腐朽最落后的生產關系的代表。標志著民族意識覺醒的十二月黨人的起義雖然被沙皇政府鎮壓下去,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度畢竟已到了黃昏暮年。潑留希金就是這樣一個黑暗王國中的公民,他的愚昧、昏庸、狠瑣、畸型,特別是他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處處都在顯示一個病入膏肓的制度在行將就木之前的征兆。
世間的守財奴都視快快發財為人生的唯一幸福,把金錢的損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三部作品中都并非偶然地出現了主人公與至親骨肉在金錢問題上的沖突。夏洛克縱然腰纏萬貫,對獨生女兒卻一毛不拔,甚至禁止她戀愛結婚。當后者受到人文主義思想的感召,從地獄般的家庭出走之后,使夏洛克大悲大慟的不是失去了女兒,而是攜走了他的金銀珠寶,尋訪下落又不免破費錢財。潑留希金對兒子抱有“偏見”,覺得他要輸光自己的財產,連其死活也毫不注意。他對女兒也懷有“猜疑”,害怕女兒女婿會揮霍自己的產業,對她的私奔同樣不屑于尋訪。葛朗臺在獨生女歐也妮的婚姻戀愛和財產繼承權上,更是威脅、軟禁、欺騙、蒙哄、劍拔弩張地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終于逼死了妻子,斷送了歐也妮一生的幸福。
殊途同歸,這些沖突的結果,最終是使家庭的溫情全然被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取代了自古以來奉為神圣的人倫關系。不過錢財在這三個守財奴手中,所起的作用卻大不一樣。夏洛克視金銀如公羊母羊,懂得要像“母羊生小羊”一樣,毫不怠慢地叫“母金生子金”;葛朗臺更深話“錢像人一樣是活的,會動的,它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生產!彼呀涱I悟了資本在流通中增值的奧秘。盡管夏洛克讓金錢生息的手段是一種封建主義的剝削方式,葛朗臺的活動帶有更多的現代資產階級的色彩,但他們都力求把錢財轉化為資本?墒窃跐娏粝=鸬那f園里,它卻只能變成肥料和垃圾,化為塵埃和石頭,以至于連這位農奴主都“已經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除了征收地租之外,他所能做的,充其量,也不過是在乞乞科夫收購死魂靈時,低三下四地乞求多增加幾個戈比而已。
像文學史上許多不朽的典型一樣,三個守財奴都不是性格單一的類型化、定型化的人物,在他們身上體現了豐富多彩的性格側面和主導性格方面的統一。莎士比亞無意于把夏洛克寫成一個十足的魔鬼,他雖是一個貪婪狠毒的高利貸者,同時又是一個生活在基督教社會里的猶太人,他的肩頭同樣承受著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若干世紀以來所承受的種族的和宗教的迫害。他不免在稠人廣眾之中被人罵作異教徒和殺人的狗,長袍和胡須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樣被人踢來踢去。這未嘗不能博得觀眾和讀者的一點惻隱之心。巴爾扎克則把撒旦一般惡魔的力賦予了筆下的葛朗臺老頭。他在黃金的巨流中左右逢源,可是必要時卻又會耳聾口吃,裝愚守拙。他不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開巴黎人的玩笑”。他干預亡弟的破產案,是因為“想把巴黎人捏成齏粉,非得找些材料讓他施展一下狡獪的本領不可”。作為資產階級的暴發戶,葛朗臺是從勞動人民中分化出來的一員。從他身上似乎還能隱約窺見昔日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樓梯,看侄兒釘幾口很好的箱子,“凡是不用花錢的地方他都很闊氣”。相形之下,果戈理筆下的潑留希金,則帶有更多的否定的特征,而這正體現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必須予以全盤否定的。
藝術典型作為主客觀的統一,除了上述的“再現”因素之外,必定還有“表現”的因素,它蘊含著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與評價,滲透著作家的情感和理想。對于人文主義理想在“快樂的英國”的實現,莎士比亞是充滿信心的,但是現實生活中與這一理想相悖的丑惡和污穢,卻又是一個藝術家的敏銳直覺越來越難于回避的。他在安東尼奧和鮑細霞身上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而夏洛克的冷酷、自私、吝嗇和對金錢的貪欲,則處處顯示出與這一理想的格格不入。因此全劇的基本沖突,就是“人性”與“非人性”的沖突。然而夏洛克終于在法庭上敗訴,有情人亦終成眷屬,人文主義原則勝利了。夏洛克的出現像一個不和諧音,但人文主義理想在不和諧中求得和諧,保持了莎士比亞早期戲劇中樂觀愉快的主旋律。
巴爾扎克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云詭波譎的政局和光怪陸離的世相,簡單地歸結為人們毫無節制的“情欲”,而一切情欲之中對金錢的貪欲,則始終是他最得意的題材。我們在葛朗臺身上感覺到的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法則的冷酷無情,正是巴爾扎克“編制惡習和德行的清單,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實”,通過典型化所形成的強烈藝術效果。
[1] [2] 下一頁
守財奴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仔細體會葛朗臺的富有個性的語言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分析葛朗臺的性格特征;
2 深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說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薄八谷撕腿酥g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教學設想
適當介紹與課文相關的情節,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情節結構,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調整“思考和練習”的題序,引導學生從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細節描寫入手,把握葛朗臺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人物形象,難點是理解這個人物的社會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介紹作者和與節選部分相關的情節。
2 通讀全文,理清本文的情節結構。
教學過程
講解:
請同學們自讀題注,然后補充以下兩點:
第一,《人間喜劇》是作者連續創作的九十幾部小說的總稱,這是一部規模輝煌、描寫細膩、內容豐富的文學巨著,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的社會生活,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自私貪婪、卑鄙丑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第二,與課文相關的情節。
索漠城里的銀行家格拉?粗辛烁鹄逝_的財產,想娶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做兒媳。為了同樣的目的,替葛朗臺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也想要把歐也妮嫁給他的侄兒——索漠初級裁判所所長。這兩家為了爭奪歐也妮展開了一場惡斗。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他們都到了葛朗臺家,在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面前獻殷勤。也就在這天晚上,葛朗臺的侄子——一個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為父親破產而投奔葛朗臺家。查理與歐也妮一見鐘情,并私訂終身。但葛朗臺不肯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查理向歐也妮告別之際,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畜送給查理,查理也把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也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金錢送給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風波,在這次家庭沖突中,葛朗臺大發雷霆,歐也妮吃盡了苦頭,她母親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親哄騙放棄了母親財產的繼承權。(這是小說的高潮,課文節選的就是這一部分。)葛朗臺死后,歐也妮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在印度賺了一筆錢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卻拋棄了歐也妮,要與名門貴族攀親。歐也妮忍受了命運又一次的打擊,幽居獨處,過著清冷、孤獨的生活。
檢查預習情況:
提問:請大家一起回答《守財奴》一共有多少段?(共99段。此問意在檢查學生預習是否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是否按要求在每段前面標出了序號。)
提問:按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討論:
引導學生討論的目的是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課文雖然是節選小說的高潮部分,但它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同樣具備了小說情節結構的開端、發展、結局三大部分。因為是節選,所以課文的開端部分主要是交代與節選內容相關的要點。課文的主體部分,可引導學生從編者加的題目《守財奴》入手劃分層次:愛財、騙財、守財。明確了主體部分,結局自然也就明白了。
在討論過程中,可要求學生完成下表:
(下述表中“開端”和“結局”的大意,可引導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關鍵語句后再歸納。如第一段中的“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但是葛朗臺的執著狂!边@一句是介紹葛朗臺的性格特征。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第2段,揭示了矛盾沖突,是以后情節發展的基礎。結局部分可參照“思考和練習”四的設計,分析第97段的描寫。主體部分似可先標出三個層次的大意:愛財、騙財、守財,再讓學生歸納每一層次中的發展結果。)
板書:
。ㄈ┙Y局(89段──99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分析葛朗臺的語言、行動及其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 理解馬克思、恩格斯名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講解:
“細節”是文藝作品中各種生活圖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的細胞。不論是人物性格、事件發展,還是社會環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細節描寫組成的。細節描寫的作用在于具體、生動、鮮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內在本質,突破作品的主題,增強情節發展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個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引自《簡明語文知識辭典》第197頁)現在請同學們按“思考和練習”二的要求,把那些語句或段落找出來后,在下面畫上波浪線,然后再說說這些描寫對刻畫葛朗臺的作用。
討論:
學生找出有關語句或段落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
1 有關葛朗臺動作的細節描寫:
課文第7、14、97段。
2 有關葛朗臺語言的細節描寫:
課文第8、45、57、77、99段。
3 有關葛朗臺神態的細節描寫:
課文第5、30、69、83段。
討論這些描寫對刻畫葛朗臺的作用之前,可讓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要求學生做第1題時,盡可能不看原文,做完后再對照原文修正。
第2題:葛朗臺一連串的動作是下意識的行為。因為他一看見金子,便要占有金子,所以本能地反映出一連串搶奪金子的動作。
第3題:這段描寫刻畫了葛朗臺對黃金的貪欲這個最基本的性格特征。
這就啟發學生分析人物動作描寫,要抓住動詞這個關鍵,然后把動作與人物的思想聯系起來分析,便可以得出正確答案。
討論人物語言描寫時,可結合“思考和練習”三進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適當講解個性化語言描寫的特點:
1 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小說的主人公葛朗臺是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是一個愛財如命的投機商。在小說中,他所說的話,如“兩訖了”,“公平交易”、“向我交帳”、“這交易劃得來”等等,完全是出自一個暴發戶之口。
2 人物的語言,符合人物的性格。葛朗臺是個愛財如命的執著狂,他占有金子的欲望,已經達到癡狂的程度,課文中有關語言描寫的那些語句和段落,完全反映了他的性格特點。
討論神態描寫時,要注意與它有關的情節。如,當葛朗臺發現梳妝匣時的神態,是葛朗臺太太看出來的!耙豢匆娬煞虻芍鹱拥难酃狻,就是描寫葛朗臺發現了梳妝匣時的神態。又如,當葛朗臺要騙取繼承權、而又未騙到手時的神態:“葛朗臺老頭的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一刻不停地抹著。”這段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葛朗臺極端貪婪的性格特征。
講解:
通過討論,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葛朗臺這個虛偽、兇狠、愛財如命、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形象,F在,我們再聯系故事情節的發展,看看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板書:
講解:
請同學們先集體讀一讀“預習提示”第5段。我們簡略地回顧一下全文的故事情節:開端就交代了葛朗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與女兒的矛盾沖突;接著作者在刻畫他愛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過程中,描寫他與女兒之間沖突的第一回合:為了占有金子,他不顧女兒的愛情,不顧妻子的病苦,不顧傭人的勸說,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聽到“太太死過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才放開了梳妝匣。葛朗臺與女兒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第二回合是圍繞繼承權展開的。葛朗臺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繼承權問題。為了繼承權,他變得失去了常態,“在女兒面前打哆嗦”;他可以當面撒謊,把一個要他命的重大問題,說成區區小事;他可以誘以小惠。假意許諾“按月付……大利錢”;他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阻止公證人說明其中的利害關系?傊,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要完成這項交易,就要撒謊,就要欺騙,就要玩異手段,就要不顧廉恥,即使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兒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滿意足。綜上所述,葛朗臺與他女兒之間的關系,就是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作者所著力刻畫的葛朗臺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個葛朗臺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征。其社會意義就在于此。
[1]
守財奴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ㄒ唬┳屑汅w會葛朗臺的富有個性的語言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分析葛朗臺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說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薄八谷撕腿酥g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鹄逝_個性化的動作和語言表現了什么?
分析:葛朗臺為了金子(財產),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斷送了女兒的幸福,破壞了家庭的和睦,最后連自己也被金錢送進了墳墓。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虛偽、兇狠、愛財如命、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形象,學生對“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就有了具體完整的印象。這時再引導學生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就比較容易了。而且,小說顯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的主題也就會牢牢地扎進學生的心里,從而明確金錢主宰一切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對“金錢萬能,金錢萬惡”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本文的社會意義在哪里?
分析:我們簡略地回顧一下全文的故事情節:開端就交待了葛朗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與女兒的矛盾沖突;接著作者在刻畫他愛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過程中,描寫他與女兒之間沖突的第一回合:為了占有金子,他不顧女兒的愛情,不顧妻子的病苦,不顧傭人的勸說,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聽到“太太死過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才放開了梳妝匣。葛朗臺與女兒之間的矛盾沖突的第二回合是圍繞繼承權展開的。葛朗臺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繼承權問題。為了繼承權,他變得失去了常態,“在女兒面前打哆嗦”;他可以當面撒謊,把一個要他命的重大問題,說成區區小事;他可以誘以小惠。假意許諾“按月付……大利錢”;他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阻止公證人說明其中的利害關系。總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要完成這項交易,就要撒謊,就要欺騙,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顧廉恥,即使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兒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滿意足。綜上所述,葛朗臺與他女兒之間的關系,就是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作者所著力刻畫的葛朗臺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個葛朗臺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最基本的待征,即資產階級的典型特征。其社會意義就在于此。
三、教學過程 設計
。ㄒ唬⿲ 新課。
請同學們自讀題注,然后補充以下兩點:
第一,《人間喜劇》是作者連續創作的九十余部小說的總稱,這是一部規模龐大、描寫細膩、內容豐富的文學巨著,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的社會生活,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自私貪婪、卑鄙丑惡,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第二,與課文相關的情節。
索漠城里的銀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臺的財產,想娶葛朗臺的獨生女兒歐也妮做兒媳。為了同樣的目的,替葛朗臺放債的公證人克羅旭也想要把歐也妮嫁給他的侄兒——索漠初級裁判所所長。這兩家為了爭奪歐也妮展開了一場惡斗。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他們都到了葛朗臺家,在葛朗臺太太和歐也妮面前獻殷勤。也就在這天晚上,葛朗臺的侄子——一個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為父親破產而投奔葛朗臺家。查理與歐也妮一見鐘情,并私訂終身。但葛朗臺不肯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查理向歐也妮告別之際,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也把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也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金錢送給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風波,在這次家庭沖突中,葛朗臺大發雷霆,歐也妮吃盡了苦頭,她母親也被折磨至死,她又被父親哄騙放棄了母親財產的繼承權。(這是小說的高潮,課文節選的就是這一部分。)葛朗臺死后,歐也妮繼承了全部家產。但是,在印度賺了一筆錢又回到巴黎的查理,卻拋棄了歐也妮,要與名門貴族攀親。歐也妮忍受了命運又一次的打擊,幽居獨處,過著清冷、孤獨的生活。
(二)研習新課。
1.在學生閱讀注釋的基礎上介紹作者。
巴爾扎克是18世紀到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法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上升和封建貴族沒落的更替時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他的小說集總稱為《人間喜劇》,共有90余部長、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間喜劇》形象地反映了法國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歷史。
2.指導學生閱讀第1段,思考:守財奴是怎樣的人?課文第1段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葛朗臺的性格?
明確:守財奴是指那種貪財無厭、吝嗇成癖的人。這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皥讨北臼欠鸾逃谜Z,后泛指專注于某一種事物而不能解脫,用“執著狂”來反映葛朗臺對金錢如癡如醉,瘋狂迷戀,真是最恰當了。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闭n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臺的性格,使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節就是對開頭這些語句的最好注釋。
3.學生速讀全文,根據小黑板或幻燈提示完成情節表。(見附錄)
師生共同討論完善。
講析:隨著情節的展開,葛朗臺的情緒和表現是多變的,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金錢至上,貪婪吝嗇的特點始終沒有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葛朗臺這個“占有金子”的“執著狂”的丑惡本質。
4.講析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看書,思考:“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為什么又要向女兒屈服?
明確:“抹脖子”這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為了到死也把財產抓在手里,他決意向女兒屈服討好。
提問:可是為什么葛朗臺見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樣描寫葛朗臺動作語言的?
討論歸納: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欲火燃燒,于是不顧一切,只想占有。描寫的動作有“縱”、“撲”、“叫嚷”、“撬”,當歐也妮想搶回梳妝匣時,他是手臂“擺”,使勁“推”,表現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語言上三次重復“金子”,并說“這交易劃得來”。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金子時發出的狂叫,把原來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的不滿變為狂喜。這暴露了他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成交易的骯臟靈魂。
提問:為什么太太暈倒,葛朗臺態度就變了呢?是不是他關心憐愛妻子呢?
明確:葛朗臺太太暈倒后,葛朗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語言是“下次決不了”,“咱們講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動作是扔梳妝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擁抱女兒。真是巴結討好一起來,誘哄發誓不間斷。但我們透過這裝模作樣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發現,他只是擔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貪財吝嗇的本質并沒有變,而且還可以看出他的虛偽狡詐,根本不是關心妻子。
5.講析葛朗臺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有關語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臺是不是真的良心發現,有了轉變呢?
明確:葛朗臺只是表面虛情假意,本質沒有變。我們可以從有關語句中看出:醫生來時,先問“要不要花很多錢”,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決心,“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郎也行!睋碛邪偃f家產的葛朗臺盡管不愿妻子死去,但決不肯多花一點錢,最多也只是一兩百法郎。說明葛朗臺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個“錢”字。
6.小結:課文至此,情節是跌宕多變,環環緊扣。作者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在多變中將守財奴貪婪吝嗇的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
7.講析騙取繼承權一部分。
學生默讀,思考:太太死后,葛朗臺有哪些變化呢?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1] [2] [3] [4] [5] 下一頁
守財奴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導入 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一些文學大師們創作小說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響,他們早已超出國界,引起了各國讀者的共同興趣,守財奴葛朗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守財奴》。
指導預習
學生認真閱讀“預習提示”和注釋①。了解課文要點和作者情況,要求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重點。
研習新課
1 在學生閱讀注釋的基礎上介紹作者。
巴爾扎克是18世紀到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法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上升和封建貴族沒落的更替時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他的小說集總稱為《人間喜劇》,共有90幾部長、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間喜劇》形象地反映了法國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歷史。
2 簡介與本文有關的情節。
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葛朗臺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親破產自殺而投奔葛朗臺的家,歐也妮與查理一見鐘情。但葛朗臺對弟弟的死和侄子的處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說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臨別之際,為了幫助查理實現發財還債的計劃,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也將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子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積蓄送給查理后,大發雷霆,把女兒關了起來,妻子嚇得一病不起。公證人克羅旭向他說明了利害關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兒有權繼承母親的財產。于是葛朗臺跟女兒和好,并討好妻子,課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3 指導學生閱讀第1段,思考:守財奴是怎樣的人?課文第1段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葛朗臺的性格?
明確:守財奴是指那種貪財無厭、吝嗇成癖的人。這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執著”本指佛教用語,后泛指專注于某一種事物而不能解脫,用“執著狂”來反映葛朗臺對金錢如癡如醉,瘋狂迷戀,真是最恰當了。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闭n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臺的性格,使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節就是對開頭這些語句的最好注釋。
4 學生速讀全文,根據小黑板或幻燈提示完成情節表。(見附錄)
師生共同討論完善。
講析:隨著情節的展開,葛朗臺的情緒和表現是多變的,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金錢至上,貪婪吝嗇的特點始終沒有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葛朗臺這個“占有金子”的“執著狂”的丑惡本質。
5 講析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看書,思考:“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為什么又要向女兒屈服?
明確:“抹脖子”這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為了到死也把財產抓在手里,他決意向女兒屈服討好。
提問:可是為什么葛朗臺見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樣描寫葛朗臺動作語言的?
討論歸納: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欲火燃燒,于是不顧一切,只想占有。描寫的動作有“縱”、“撲”、“叫嚷”、“撬”,當歐也妮想搶回梳妝匣時,他是手臂“擺”,使勁“推”,表現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語言上三次重復“金子”,并說“這交易劃得來”。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金子時發出的狂叫,把原來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的不滿變為狂喜。這暴露了他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成交易的骯臟靈魂。
提問:為什么太太暈倒,葛朗臺態度就變了呢?是不是他關心憐愛妻子呢?
明確:葛朗臺太太暈倒后,葛朗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語言是“下次決不了”,“咱們講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動作是扔梳妝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擁抱女兒。真是巴結討好一起來,誘哄發誓不間斷。但我們透過這裝模作樣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發現,他只是擔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貪財吝嗇的本質并沒有變,而且還可以看出他的虛偽狡詐,根本不是關心妻子。
6 講析葛朗臺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有關語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臺是不是真的良心發現,有了轉變呢?
明確:葛朗臺只是表面虛情假意,本質沒有變。我們可以從有關語句中看出:醫生來時,先問“要不要花很多錢”,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決心,“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郎也行!睋碛邪偃f家產的葛朗臺,盡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決不肯多化一點錢,最多也只是一兩百法郎。說明葛朗臺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個“錢”字。
7 小結:課文至此,情節是跌宕多變,環環緊扣。作者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在多變中將守財奴貪婪吝嗇的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業
1 完成“思考和練習”三。
2 分析下列復句的層次及關系:
雖然葛朗臺熱烈盼望太太病好,因為她一死就得辦遺產登記,而這就要了他的命,雖然他對母女倆百依百順,一心討好的態度使她們吃驚,雖然歐也妮竭盡孝心地侍奉,葛朗臺太太還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ù鸢福骸笆谭睢焙笫堑谝粚,轉折;“他的命”和“吃驚”后面都是第二層,并列;“因為”前第三層,因果;“登記”后第四層,承接)
第二教時
檢查作業
研習新課
1 講析騙取繼承權一部分。
學生默讀,思考:太太死后,葛朗臺有哪些變化呢?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明確:葛朗臺變得厲害,幾小時望著女兒,常在女兒面前打哆嗦,顯示出老態,聯系后文我們可以為這些古怪的行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騙取繼承權才是實質。
請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好孩子……麻煩你照顧一下!
提問:在騙取繼承權的過程中,葛朗臺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討論歸納:先是吞吞吐吐,稱“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連哄帶騙;接著是感情拉攏,故作苦相,“牽腸掛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緊張,“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再次是許愿哄騙“要化許多錢”,“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兒翻悔,聲嘶力竭,“別多嘴”,“一言為定”。當繼承權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熱烈擁抱女兒。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惡的靈魂。在葛朗臺的眼中,什么親人,什么感情都是無所謂的,只有錢財才是命根子。引導同學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葛朗臺的世界觀,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為了錢,可以撒謊,可以欺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廉恥,即使親生女兒也不例外。這句話,概括出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葛朗臺丑惡的靈魂。
2 講析葛朗臺臨死前這一部分。
學生自讀這一部分,勾畫重點,加上批注。
提問:葛朗臺風癱后他的性格有沒有改變?有哪些動作和細節能反映他性格的?
討論歸納:沒有絲毫改變,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過許多傳神的細節來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轉椅在壁爐與密室的門中間推來推去;聽到一點兒響動就要人家報告原委,連狗打呵欠都聽得見,到人家送租時,就一下由迷糊變得清醒;把鑰匙藏在背心里,不時用手摸一下。這些細節深刻傳神,反映出葛朗臺在風癱的晚年依舊固守著那守財奴的本性。作者在語句中包含著辛辣的諷刺。
提問:葛朗臺在臨死前又是怎樣地表現呢?從中可以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裹緊被子”,生怕別人偷了東西,“幾小時用眼睛盯著金子”。尤其是做臨終法事的時候,當金銀法器一出現,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肉瘤也最后動了一下”;還做了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鍍金十字架抓在手里,還要吩咐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边@些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死而不已”。
3 師生共同討論歸納葛朗臺形象特點及形象的社會意義。
明確:葛朗臺是一個貪婪、吝嗇、狡詐、卑鄙的守財奴,金錢狂,是一個愛財如命、至死不變的有產者。
葛朗臺這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4 學生舉例討論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要點: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傳神的細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金錢狂。
5 討論難點:
學生閱讀課文有關部分,思考:葛朗臺太太是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她是怎樣的態度?我們該怎樣認識?
討論歸納:在課文中,葛朗臺太太是溫順善良,恬退隱忍(甘心忍讓)的賢妻良母。她對丈夫,忍讓;對女兒,疼愛。臨死之前對女兒說:“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會和家庭都是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她是這個金錢至上社會的犧牲品。她對宗教虔城,向往天國,但宗教卻不能夠挽救她。
作者對她是充滿同情和贊美的。在她臨死那一段里,有這么一些句子:“天國的光輝照著她,仿佛太陽照著樹葉發出金光”,“死得崇高,偉大”,“像潔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為完美的形象來歌頌贊美。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反襯葛朗臺的丑惡卑劣,批判這個社會的罪惡。但這僅僅是作者的一種理想。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揚超階級人性和宣揚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業
1 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2 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人生與追求”。
[1]
守財奴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語言、行動、神態描寫,把握葛朗臺這個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小說精彩的動作描寫
1.學生瀏覽課文,把自認為精彩的動作描寫的句段勾畫出來。
2.學生根據投影上的內容,分析句段中動詞運用的妙處。
出示投影:
①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
……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著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床上。
、凇皠e多嘴,克羅旭。——一言為定,”葛朗臺抓起女兒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歐也妮,你決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鬯麃頂v了她去用午飯,幾小時地望著她,眼睛的神氣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著女兒,仿佛她是金鑄的一般。
④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學生思考后自由交流,教師巡回點撥。
明確:①“縱、撲、撬、放、擺、推”等動詞寫出了葛朗臺動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強勁,堪稱絕妙之筆。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個“跨到七十六個年頭”的老頭兒的行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場家庭爭執,分明是弱肉強食的殘酷。這些動作夸張式地展現了葛朗臺攫取金錢的丑態,揭示了他崇拜金錢、聚斂無厭的思想本質。②這一“抓”一“拍”就“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③“攙”字一般用在青年人扶持老年人,健康者扶持體弱者的語境里,用于此處有悖于常理。但也恰恰如此,小說逼真地表現了葛朗臺的獨特心理:要守住財產,就得讓女兒放棄財產繼承權;要讓女兒痛快地放棄,就要討得女兒的歡心。為了守財,他不惜以老邁之軀,低三下四,強作慈祥,騙取女兒的信任。一個“攙”字,活畫出守財奴的騙子本質!巴薄俺颉眰魃竦乇憩F了老箍桶匠在妻子死后,面臨財產轉讓時的木然、震驚之狀。④這個“抓”的動作,十分傳神,寓意深刻。原來葛朗臺把十字架上的黃燦燦的鍍金,當成了“黃金”,于是就不要命地“抓”了起來。這最后一下努力送了他的老命,這個一生為金子的“奴隸”,最后也終于死在了“金子”上。作者以含蓄的筆法,形象地勾勒出葛朗臺貪婪、愛財如命的拜金主義的典型特征。
3.教師小結:行動描寫,是對人物行為和動作的描寫。人物的行動,受其思想意識的支配和制約,因而要對一個人作出正確的評價,最重要的方法,莫過于“觀其行”了。可以說,巴爾扎克對葛朗臺的行動描寫,正是揭示他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欣賞小說精彩的語言描寫
1.古人云:“言為心聲!比宋锏恼Z言,包括對話和獨白。描寫好人物語言,不僅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經歷、文化修養和思想感情,更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找出能體現葛朗臺身份與性格特點的句段來,并反復朗讀,揣摩它的含意。
明確:①符合葛朗臺身份的語言有:“兩訖了”,“這交易劃得來”,“正應該補償你”,“向我交賬”等。②符合葛朗臺性格特點的有:如“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等等。
2.品析下列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1)“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明確:這句內心獨白非常個性化,將葛朗臺愛財甚于性命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本篇中人物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2)“噢,是真金!金子!”他連聲叫嚷,“這么多的金子!有兩斤重。!。〔槔戆堰@個跟你換了美麗的金洋,是不是?為什么不早告訴我?這交易劃得來,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明白了!
明確: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著的金子時發出的驚喜的狂喊。原來他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非常不滿,這回變為狂喜,認為女兒做了一筆交易,“這交易劃得來”,充分暴露了這個投機商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做是金錢交易的骯臟靈魂。
(3)(甲)葛朗臺太太對女兒說:“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將來會知道的!
(乙)葛朗臺對女兒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
明確:甲、乙同是對話描寫,成功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不同的是,母親擔心女兒受苦,父親擔心失去自己的財產;母親是對自私自利世界的否定,父親是對金錢的迷戀。作者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個性。
3.教師小結:巴爾扎克描寫人物語言的技巧,已經達到了極為高超的地步。魯迅先生說:“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小說里寫對話的巧妙,以為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钡拇_如此。
三、欣賞小說傳神的神態描寫
教師提示:患了風癱病,到了彌留時候的葛朗臺,他的神態,特別是眼神的變化,最能反映他的心理狀態。
出示投影:
歐也妮把金路易鋪在桌上,他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有時他說一句:
“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臉上的表情仿佛進了極樂世界。
問題1:把盯著金路易的葛朗臺的眼神比喻成“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是要說明什么?
問題2:為什么把82歲的葛朗臺的“一點兒很吃力的笑意”比喻成“像孩子一般”?
問題3:“極樂世界”是什么意思?這里用它作比喻是要說明什么?
學生思考并交流上述問題,教師點撥后,明確:
1.才知道觀看的孩子看東西時,眼神是專注,一動也不動的,這里形象地描繪了葛朗臺對金子的至死不變的貪婪和占有欲。
2.孩子的笑是最純真的。只有愛、喜悅才能使他們笑,葛朗臺的笑雖然吃力,卻是看著他終生最信仰的金錢,這是發自內心的,突出了葛朗臺“以金錢為唯一的生活目標”的性格特征。
3.佛經中指阿彌陀佛居住的國土。佛教徒認為居住在這樣的地方,就可以擺脫人間一切煩惱,獲得光明、清凈和快樂。基督教所說的“天國”也是這個意思。這個比喻形象地刻畫了葛朗臺的最大追求、滿足就是“占有金子”,突出了人物性格。
四、根據對人物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讓學生自行概括葛朗臺的人物形象
明確:葛朗臺貪婪、吝嗇、專橫、兇狠、虛偽,帶有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者的特點。他是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以致這個大財主的家庭沒有絲毫幸福可言,相反成了一潭冰水,一個“自私自利的世界”,一個“苦難的家庭”。他又是一個十足的拜金主義者。除了占有金子,不知道人間還有別的什么幸福,在黃金與獨生女兒的生命之間他也掂量不出輕重。盯著金子,他便覺得心里暖和。他根本想不到金錢乃身外之物,死不能帶走,他的靈魂為金錢所迷失。
五、概括小說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概括小說主題。
明確:小說通過對葛朗臺這個極端貪婪、極端吝嗇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形象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原始積累期間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六、課文總結
巴爾扎克嫻熟地運用了漫畫式的夸張手法,運用幽默離奇的語言,刻畫出一個極端貪婪、極端吝嗇的變態人物形象,讓人覺得既荒誕可笑,又真實可信。這個可憎可鄙的人物是由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社會土壤成就的。在今天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里,我們每一個文明人都應加強自身修養,砥礪品格,遠離銅臭,與時俱進!
七、布置作業
1.平素人們一提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都以“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來評判。根據歷史學或人際關系學或者從電視等媒體所看到的聽到的,你認為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2.試用行動、語言描寫方法,刻畫一位慷慨大方的女商人形象。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免 費
(美)雪莉•凱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準備晚飯,我的10歲的兒子走進廚房遞給我一張紙,他在紙上寫了一些東西。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仔細地看了看,上面寫著:
割草,5美元;
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鋪,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購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
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單,5美元;
還有打掃院子,2美元。
看著他滿懷期待地站在那里,千萬個記憶一瞬間閃過我的腦海。我接過那張紙,翻到背面,在上面寫道:
懷你9個月,免費;
為你熬夜,請醫生為你看病,免費;
多年來花在你身上的時光、為了你流過的淚、撫養你成長所付出的一切,免費;
日日夜夜為你擔憂,將來還要為你操心,免費;
給你忠告和教你知識,供你上學,免費;
給你買玩具、食品、衣服,為你擦鼻涕,免費;
兒子,當你把這些都加到一起時,媽媽付出的所有的愛都是免費的。
看完之后,兒子的眼睛里噙滿了大滴的淚水。他望著我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闭f著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很大的幾個字:“賬已付清!
1.請聯系現實想象一下,當面對“兒子”開列的賬單的時候,除了文中的應對方法外,“我”還能采取什么方法?請至少列舉三種。
2.聯系第1題,對比以上方法,你如何評價文中的“我”的方法?為什么?
3.請簡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
4.你認為這篇小小說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參考答案:
1.或一笑置之,或以牙還牙,或當真付給“兒子”,或大聲呵斥等等。
2.“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我”的“免費”,不但使孩子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與親情的無價,而且還使孩子明確了自己的職責與義務。
3.具有博大胸懷、熱愛孩子、善于家教。
4.“免費”的最大價值,在于警示人們:良好的家教,不僅是孩子之福,也是父母自己之福。
守財奴教案 篇6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導入 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一些文學大師們創作小說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響,他們早已超出國界,引起了各國讀者的共同興趣,守財奴葛朗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的節選《守財奴》。
指導預習
學生認真閱讀“預習提示”和注釋①。了解課文要點和作者情況,要求學生圈點勾畫,找出重點。
研習新課
1 在學生閱讀注釋的基礎上介紹作者。
巴爾扎克是18世紀到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法國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復雜的時期,也是資產階級上升和封建貴族沒落的更替時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他的小說集總稱為《人間喜劇》,共有90幾部長、中、短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間喜劇》形象地反映了法國封建貴族階級的沒落,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恩格斯指出:巴爾扎克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歷史。
2 簡介與本文有關的情節。
在歐也妮23歲生日的晚上,葛朗臺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親破產自殺而投奔葛朗臺的家,歐也妮與查理一見鐘情。但葛朗臺對弟弟的死和侄子的處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說把女兒嫁給一個破落戶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經商。在臨別之際,為了幫助查理實現發財還債的計劃,歐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送給查理,查理也將母親留下的一個貴重精美的梳妝匣寄存在歐子妮這里。當葛朗臺知道女兒把積蓄送給查理后,大發雷霆,把女兒關了起來,妻子嚇得一病不起。公證人克羅旭向他說明了利害關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兒有權繼承母親的財產。于是葛朗臺跟女兒和好,并討好妻子,課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3 指導學生閱讀第1段,思考:守財奴是怎樣的人?課文第1段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葛朗臺的性格?
明確:守財奴是指那種貪財無厭、吝嗇成癖的人。這段中“吝嗇”、“執著狂”、“專制”三個詞語準確地點明了葛朗臺的性格!皥讨北局阜鸾逃谜Z,后泛指專注于某一種事物而不能解脫,用“執著狂”來反映葛朗臺對金錢如癡如醉,瘋狂迷戀,真是最恰當了。關鍵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著狂!闭n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臺的性格,使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節就是對開頭這些語句的最好注釋。
4 學生速讀全文,根據小黑板或幻燈提示完成情節表。(見附錄)
師生共同討論完善。
講析:隨著情節的展開,葛朗臺的情緒和表現是多變的,但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金錢至上,貪婪吝嗇的特點始終沒有變,淋漓盡致地反映出葛朗臺這個“占有金子”的“執著狂”的丑惡本質。
5 講析課文第二部分。
學生看書,思考:“那簡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為什么又要向女兒屈服?
明確:“抹脖子”這是一句個性化的語言,誰要想從葛朗臺手里拿走一點錢,或者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拍賣財產,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為了到死也把財產抓在手里,他決意向女兒屈服討好。
提問:可是為什么葛朗臺見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樣描寫葛朗臺動作語言的?
討論歸納:這個“執著狂”一見到金子就頭腦發熱,欲火燃燒,于是不顧一切,只想占有。描寫的動作有“縱”、“撲”、“叫嚷”、“撬”,當歐也妮想搶回梳妝匣時,他是手臂“擺”,使勁“推”,表現出對金子的強烈的欲望和狂熱。語言上三次重復“金子”,并說“這交易劃得來”。這是葛朗臺看到梳妝匣上鑲嵌金子時發出的狂叫,把原來對女兒將自己的積蓄送給查理的不滿變為狂喜。這暴露了他把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成交易的骯臟靈魂。
提問:為什么太太暈倒,葛朗臺態度就變了呢?是不是他關心憐愛妻子呢?
明確:葛朗臺太太暈倒后,葛朗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語言是“下次決不了”,“咱們講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動作是扔梳妝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擁抱女兒。真是巴結討好一起來,誘哄發誓不間斷。但我們透過這裝模作樣的表面現象就可以發現,他只是擔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財產。他貪財吝嗇的本質并沒有變,而且還可以看出他的虛偽狡詐,根本不是關心妻子。
6 講析葛朗臺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問:同學們仔細閱讀有關語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臺是不是真的良心發現,有了轉變呢?
明確:葛朗臺只是表面虛情假意,本質沒有變。我們可以從有關語句中看出:醫生來時,先問“要不要花很多錢”,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決心,“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郎也行!睋碛邪偃f家產的葛朗臺,盡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決不肯多化一點錢,最多也只是一兩百法郎。說明葛朗臺真正關心的只有一個“錢”字。
7 小結:課文至此,情節是跌宕多變,環環緊扣。作者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在多變中將守財奴貪婪吝嗇的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業
1 完成“思考和練習”三。
2 分析下列復句的層次及關系:
雖然葛朗臺熱烈盼望太太病好,因為她一死就得辦遺產登記,而這就要了他的命,雖然他對母女倆百依百順,一心討好的態度使她們吃驚,雖然歐也妮竭盡孝心地侍奉,葛朗臺太太還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層,轉折;“他的命”和“吃驚”后面都是第二層,并列;“因為”前第三層,因果;“登記”后第四層,承接)
第二教時
檢查作業
研習新課
1 講析騙取繼承權一部分。
學生默讀,思考:太太死后,葛朗臺有哪些變化呢?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明確:葛朗臺變得厲害,幾小時望著女兒,常在女兒面前打哆嗦,顯示出老態,聯系后文我們可以為這些古怪的行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騙取繼承權才是實質。
請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讀“好孩子……麻煩你照顧一下。”
提問:在騙取繼承權的過程中,葛朗臺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討論歸納:先是吞吞吐吐,稱“有些小小的事得辦一辦”,連哄帶騙;接著是感情拉攏,故作苦相,“牽腸掛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緊張,“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再次是許愿哄騙“要化許多錢”,“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兒翻悔,聲嘶力竭,“別多嘴”,“一言為定”。當繼承權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熱烈擁抱女兒。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惡的靈魂。在葛朗臺的眼中,什么親人,什么感情都是無所謂的,只有錢財才是命根子。引導同學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這是葛朗臺的世界觀,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關系。倫理道德,只不過是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為了錢,可以撒謊,可以欺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廉恥,即使親生女兒也不例外。這句話,概括出了資產階級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葛朗臺丑惡的靈魂。
2 講析葛朗臺臨死前這一部分。
學生自讀這一部分,勾畫重點,加上批注。
提問:葛朗臺風癱后他的性格有沒有改變?有哪些動作和細節能反映他性格的?
討論歸納:沒有絲毫改變,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過許多傳神的細節來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轉椅在壁爐與密室的門中間推來推去;聽到一點兒響動就要人家報告原委,連狗打呵欠都聽得見,到人家送租時,就一下由迷糊變得清醒;把鑰匙藏在背心里,不時用手摸一下。這些細節深刻傳神,反映出葛朗臺在風癱的晚年依舊固守著那守財奴的本性。作者在語句中包含著辛辣的諷刺。
提問:葛朗臺在臨死前又是怎樣地表現呢?從中可以反映什么?
討論歸納:“裹緊被子”,生怕別人偷了東西,“幾小時用眼睛盯著金子”。尤其是做臨終法事的時候,當金銀法器一出現,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肉瘤也最后動了一下”;還做了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鍍金十字架抓在手里,還要吩咐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边@些語言、動作和細節描寫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現出葛朗臺愛財如命的性格至死不變,“死而不已”。
3 師生共同討論歸納葛朗臺形象特點及形象的社會意義。
明確:葛朗臺是一個貪婪、吝嗇、狡詐、卑鄙的守財奴,金錢狂,是一個愛財如命、至死不變的有產者。
葛朗臺這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4 學生舉例討論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要點: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傳神的細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金錢狂。
5 討論難點:
學生閱讀課文有關部分,思考:葛朗臺太太是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對她是怎樣的態度?我們該怎樣認識?
討論歸納:在課文中,葛朗臺太太是溫順善良,恬退隱忍(甘心忍讓)的賢妻良母。她對丈夫,忍讓;對女兒,疼愛。臨死之前對女兒說:“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會和家庭都是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她是這個金錢至上社會的犧牲品。她對宗教虔城,向往天國,但宗教卻不能夠挽救她。
作者對她是充滿同情和贊美的。在她臨死那一段里,有這么一些句子:“天國的光輝照著她,仿佛太陽照著樹葉發出金光”,“死得崇高,偉大”,“像潔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為完美的形象來歌頌贊美。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反襯葛朗臺的丑惡卑劣,批判這個社會的罪惡。但這僅僅是作者的一種理想。我們要辯證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揚超階級人性和宣揚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業
1 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2 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人生與追求”。
附:板書設計 (外形像問號,中間是“錢”)
[1]
守財奴教案 篇7
《守財奴》教案
〖教學目標 〗
1.識記
A“執著”.“憔悴”.“恬退隱忍”等詞的音形義
B關于巴爾扎克及《人間喜劇》
2.理解分析
A小說的情節結構
B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傳神的細節去分析人物形象
3.運用:人物速描的寫作
〖教學設想〗
1.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及整體閱讀訓練,第二課時分析人物形象
2.相對于《祝!反苏n閱讀難度低些,難點是如何將學生的閱讀由葛朗臺的吝嗇.守財而導向金錢對 人性的扭曲這一深刻主題上來
3.有必要補充之前的相關情節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關于人間喜劇及選文之前的相關情節
二.整體閱讀,圈點批注
情節.人物描寫.動詞與形容詞的運用.關鍵語句
三.整體閱讀檢測
。ㄒ唬┱莆障铝屑狱c詞的音形義
面面相覷 彌留
逆情背理 執著
恬退隱忍 箍桶匠
癖好 輕手躡腳
憔悴 撬
(二)簡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臺的幸福=
3.小說圍繞一個什么矛盾沖突展開?
4.什么地方是小說的開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現葛朗臺是一個守財奴?
6.找出這些事件的起點,用相同的類型的短語概括出來,作為小標題。
四.分析情節結構
討論上面5.6兩題
板書總結
交代 葛朗臺其人:執著狂.占有狂.癡情.癖好
揭示矛盾沖突:對待家庭財產的態度
搶奪 愛財
發現梳妝匣 惜金如命
搶奪
交回
誘騙繼承權 騙財
提出
誘騙 狡猾欺詐
騙到
看守密室
守護金子 守財
兌換金子
結局
臨死抓法器 貪婪執著
臨終囑咐
討論:我們常說小說的情節安排要做到波瀾起伏,松弛適度,緩急結合,試分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情節有哪些波折.
三次沖突-----財產的搶取與占有
四次緩和----財產的保護與死守
五個轉折點
五.練習
見一課一練
六.課外練習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寫
2.試比較此文與祝?坍嬋宋锼褂梅椒ǖ漠愅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小說的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人物動作描寫和傳神的細節,人物的性格與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
一.檢查練習
二.理解小說個性化的語言描寫
1.提問:葛朗臺的身份是一個暴發戶.投機商.他愛財如命的性格從文中哪些語言中表現出來。
A.身份
美麗的金洋
這交易劃得來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
你把欠我的還了我,咱們兩訖了
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簡直是反動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錢
我有我的傷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兩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讓事情擱在兒牽腸掛肚
這樣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
總結:人物語言要表現人物的身份與性格
2.討論課后練習三
三:討論生動的動作描寫
精讀“搶奪梳妝匣”“臨終抓法器”兩節
四.討論傳神的細節
細節描寫:對人物性格.肖像.語言.行動.心理.及環境所作的細微、具體的描繪,能生動具體地表現事物的特征.
五.總結.小說的主題
六.比較、鑒賞與評價
1.本文中除了正面從語言、動作等角度去表現葛朗臺以外,還用了側面表現,從文中找出這些實例加以分析
2.小說以___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但小說中也可以有議論,小說中的議論往往用來評價人物、事件,往 往表現了作者的意愿與態度,請從文中找出議論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體會這些議論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3.與我的叔叔于勒進行比較閱讀
參考角度A主題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練筆布置
人物描寫,寫一個執著于某一事物的人,側重于語言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