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考綱解讀】
“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真正體現了 “注重能力考查”。“準確”較為容易理解,而“鮮明”“生動”這兩點的具體表現其實就是“文采”,也就是說它們會滲透在“語言運用”“閱讀理解”“寫作”所有試題中,即主觀試題的解答不單是要求準確,還要重視語言表達的邏輯與文采!斑B貫”是表達中句間排列組合的規則,以及加強語言聯系與銜接通暢的方法。它的三個條件是:(1)統一的話題;(2)合理的句序;(3)語言的銜接與呼應。高考常常從補充語段中留出部分的語句的角度設置客觀題,還常常與語句的擴展、句式的仿寫及變換等要求交叉設置主觀題,是考查的熱點。
【重點知識梳理】
1.考點簡析
所謂連貫,就是語言的表達,要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聯系、銜接與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連貫的三個基本條件:
(1)統一的話題
“話題”,即談話、語言表述的中心;“統一”,即要求只有一個話題,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話題,要首尾如一,不能偏離、偷換話題,要保持陳述角度一致。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以至于變化氣質;,譬如漫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眼花繚亂,空手而歸。,如暴發戶炫耀家產,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讀如果徹底
②少讀如果徹底
③多讀而不求甚解
④少讀而不求甚解
⑤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
⑥世間許多讀書人只為裝點門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答案】a
【解析】本段談論的主題是“讀書”而非“讀書人”,所以選⑤;“深思熟慮”的語境 【答案】a
【解析】題目共三句話,先介紹時間、地點、最后是景描寫。這中間橫線上的內容該何排列?首先看選項中①、②兩句是抒情情句,但指示詞不同!斑@兒”是近指,“那兒”是遠指,從首句意思看,作者說這番話時人已不在杭州,應該是遠指代詞“那兒”。所以先可排除b、d。其次看語言連貫條理性,③、⑥兩句由“錢塘江邊”到“江面上”銜接語意連貫,語氣順暢,③⑤兩句銜接比較松散。
(2)合理的句序
句序(含分句)的排列順序合理。句間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關聯詞語和其他關聯手段在句序中有重要作用。
【例3】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幾句話,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
國務院早就要求沿淮企業必須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這個工廠的領導卻置若罔聞、拖延推諉,。
a.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以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b.既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c.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以致環保工作沒有管,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d.既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答案】c
【解析】這段話的主要內容及思路如下:國務院的要求,工廠領導的態度及具體做法,由此帶來的結果,句式特點是轉折關系的多重復句,所以思考判斷的重點應放在“可這個工廠的領導卻“置若罔聞、拖延推諉”一句上,“置若罔聞”“拖延推諉”是其對國務院指示的態度及做法,對后文所續接的內容及順序既起到了制約作用又起到了提示的作用。所以據此可排除b、d。a、c項前兩句都是寫他們具體的錯誤做法。后兩句寫由此導致的結果。a項結果兩句顛倒了因果關系。只有c項的邏輯順序非常嚴密:因為“不傳達上級提示”,“不購置污水處理設備”,所以“導致”環保工作沒人管,因為“環保工作沒有管”所以“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