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題解題方法講練
一、分點指導
1、怎樣鑒賞古詩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主要表現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場景,更多的時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詩歌形象即指分析這些“象”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分析它的象征意義。如鄭思肖的《寒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彼憩F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堅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潔的情懷。再如XX年北京春季考題列出了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這就需要我們對詩中雁的形象有正確的理解:雁是候鳥,春秋遷徒,它在秋天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所以鑒賞古詩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義。
2、 怎樣鑒賞古詩的語言?
主要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分析:音韻的流動,練字的技巧,語言的風格等。
鑒賞音韻的流動主要指古詩的平仄和押韻。
評析練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獨特之處和它的表達效果。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以動襯靜,突出表現了月夜的幽靜;再如“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以擬人格形象地表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古詩語言風格豐富多樣,主要有平淡、質樸、自然、輕靈、飄逸、雅正、通俗、風趣、幽默、奔放、含蓄、蘊藉等。
3、 怎樣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比較多樣,從修辭角度來看,常見的有比喻(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張(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比擬(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對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比(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雙關(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反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從表達方式來看,有寫景、狀物、敘事、議論、抒情、言志、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從表現手法來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虛實結合、想象 、襯托、用典、象征等。
鑒賞時,應抓住技巧運用的主要特點作答,如上面所舉鄭思肖《寒菊》詩,便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詩人自己如菊的情懷。
二、技巧方法例析
(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
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如“請分析《鳥鳴澗》(XX年春季高考題)一詩春山月夜圖”這樣的一個題目,我們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閑”、“花落”,到月出后“鳥鳴”這一過程中來分析。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皵ⅰ奔锤爬ǖ匾鲈;“析”就是作過程的簡析;“評”就是旗幟鮮明的亮出觀點。
。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
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環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3)表達要流暢
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語準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該是能做到的。
例題示講
例1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