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實錄
生2:拓跋燾建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
師:同學們,能想得出辛棄疾寫下這些文字時的感受嗎?
生1:辛棄疾一生主張恢復,而南宋統治者卻懦弱茍安,錯失痛擊良機,他肯定非常遺憾,也非常憤慨。
生2:他收復中原的壯志難以實現,肯定非常痛苦。
生3:他看到中原百姓已忘記了異族入侵的恥辱,肯定非常痛心。
師:是啊,作為一個愛國詞人,辛棄疾很痛苦,也很無奈。
(學生臉上現出憤憤不平之氣)
師:辛棄疾認為北伐的關鍵在于用人,他準備以垂暮之年挑起這副重擔,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于是他就發出了感慨——
生: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師:同學們看最后這一個典故。
﹙指名一位同學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的“廉頗三遺矢”的故事﹚
師:你們談談作者用這一典故的目的。
生1:作者以廉頗自況,抒發了自己老當益壯,仍不忘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
生2:廉頗之所以不被重用,主要是因為“郭開”等小人暗中使壞。
師:廉頗個人的遭遇正反映了當時趙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這和辛棄疾是不是很相似?
﹙生點頭﹚
生2:我覺得這一典故還抒發了辛棄疾壯志空懷,不被重用的憤慨。
師:辛棄疾曾經寫過這樣的兩句詩“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地書”,可以說是寫盡他的滿腔悲憤與無奈。
師:同學們,我們來朗讀詞的下片,體會作者的復雜感情。
﹙學生齊讀一下,感情漸趨深沉﹚
師:辛棄疾之所以悲憤是因為他愛國。那么,怎樣才算一個愛國詩人?
生1: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生2:時時把國家、民族的命運掛在心中。
師:陸游是嗎?
生: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夢里都在為國殺敵!
師:岳飛是嗎?
生: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腔復國之情!
師:只可惜,陸游和岳飛跟辛棄疾一樣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法實現,而他們都生活在南宋時期,這應該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一個極大的諷刺吧。
﹙出示陸游和岳飛的兩首詞﹚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何處?心身在天山,身老滄州。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首詞﹚
師:這兩首詞都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與辛棄疾的《永遇樂》抒發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請同學下課后試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