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六學案散文閱讀
四、1.(1)“我”對窗臺上咕咕輕語的鴿子的愛憐,(2)的哥對樓上居民的體諒,(3)季羨林對名利的灑脫,(4)優雅女士對前夫的寬容。(前兩點可以合并為一點,每點2分,概括力不夠酌情扣分)
2.在我們生活中,嘈雜喧囂只是一瞬,平和安詳才應該是自然的永恒。意在啟發讀者在煩躁喧鬧的今天,應保持一種心靈的寧靜。(意思對即可,4分)
3.反對兇猛、高傲、突出;反對打擾他人、看重名利、對經歷的不幸耿耿于懷;反對一味地宣泄不滿和互相指責。(前兩條答出一條即給3分,后一條必答,2分)
五、1.這句話隱含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答出一種即可)作者把父死母嫁、失去了家的“我”比喻成那片被搖落的樹葉,樹葉代替“我”在池塘中與“朋友”一起嬉戲玩耍(1分),塘中的生命和顏色本不可能認識“我”,而“我”已經把它們當成朋友,反映“我”遭遇家庭不幸后的孤獨和無奈的生活狀況,表達了對自由快樂生活的渴望。(3分)
2.①呼應上文“祖母知道我的煩惱”。(2分)②說明祖母也在急切盼望池塘早日“熱鬧”起來。(2分)③祖母看到“我”在塘邊守望那些“卷兒”展開,她怕“我”失望,想讓“我”高興起來,反映祖母對孫兒的理解、疼愛。(2分)
3.①池塘原本是“一個樂園”,這里安靜祥和,詳細描述雨后池塘荷葉狼藉的景象,是為了與上文形成對比,突出風雨的無情。(2分)②詳寫小鳥落難,表達了對小鳥的同情和無奈,引發我“同病相憐”的感慨。(2分)③運用象征手法,以風雨突襲給池塘中生命帶來損害象征那個特殊年代對“幼小的我”的傷害,表達憤慨之情。(2分)
4.①遭遇不幸后,池塘是“我”“尋樂”的地點,在那里我找到了慰藉孤獨心靈的朋友,那里是我的樂園。(3分)
②池塘象征作者所處的那個特殊年代社會環境,荷葉、小鳥在池塘遭受風雨的摧殘象征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我”的遭遇,池塘見證了我幼年生活的孤獨和哀傷。(3分)
六、(22分)1.(5分)答案:是鄉村的另一種植物,是一道樸素的沒有處心積慮的屏障,是鄉村人心里的繽紛色彩,是蝴蝶、蜻蜓、鳥兒們等的月臺,是鄉村的一道精美的景致。
(答對一點得1分)
2.(6分)
答案:“僅僅”一詞用得很準確。它的妙處是:①與本段第一句話“籬笆是一道樸素的沒有處心積慮的屏障”中的“樸素”和“沒有處心積慮”相照應。(3分)②與本段中所說的城市的墻“堅固封閉,鋼筋鐵骨,高聳而板著嚴肅的臉”形成對比,突出籬笆的“疏朗敞開,低矮簡易”。 (3分)
3.(6分)
答案:(任選一種)答題時要兼顧賞“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分)和“分析怎樣運用”(2分)和“作用”(2分)三方面。
①運用比喻的手法,將院子喻作鄉村的“裙擺”和鄉村人敞開的“心扉”,將籬笆喻作“裙擺上的花邊”和鄉村人心里的“繽紛色彩”,在比喻中將院子和籬笆相互映襯,使之構筑了一道別致的鄉村風景。
②運用描寫手法,精心細致地描寫了鄉村籬笆的繽紛和美麗:青藤、牽牛花、野葡萄;蜻蜓、蝴蝶、蜜蜂,使它們共同組成了鄉村的特殊韻味。
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籬笆邊的其它小植物(一兩棵小雛菊或者一兩棵丁香)。她們“靜立籬笆邊”“不輕易挪動自己的腳步”,寫出了這些植物的形態和“雅致的心情”,使之于籬笆交相輝映,從側面烘托籬笆的特有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