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修辭類)學案
古代詩歌鑒賞復習學案10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修辭類)
課前預習
一、修辭手法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復,此外還有雙關、對比、互文、通感、頂針等。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辭手法
對修辭手法的正確鑒賞和評價,其前提是明確各種修辭手法的構成、特點,要區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辭手法。如:對比與襯托,借代與借喻,設問與反問。
2.洞悉表達效果
鑒賞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重點不是辨識和判斷,而是分析體會修辭的妙處,即分析表達效果,體會對其塑造形象、抒發情感、體會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溫度,使聲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氣味有鋒芒,從而創造出更加鮮明的形象,開拓出新穎的意境,抒發出獨特的感受增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常見辭格表達效果:
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
夸張: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擬人: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
對偶:結構對稱,形式整齊;節奏鮮明,音節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力。
排比:結構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增強語勢,強化感情。)
反復:突出內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反問:加強語氣,加重語勢;激發感情,加深印象。
設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雙關:表達含蓄,語義豐富。
頂真:環環緊扣,引人入勝. 議事說理,準確、謹嚴、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
通感: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想,耐人尋味.
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1、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動的作用,還可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
唐朝戴叔倫《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例1]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 玉 案 賀 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詞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甚至為人稱道,試簡要分析詞人在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下片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這樣寫,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發了詞人的無限愁思。
2、擬人:
賦予沒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態動作,從中滲透出作者的情感。
作用:(1)、描繪形象 (2)、色彩鮮艷 (3)、表意豐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例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