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譯及斷句復習指南
另外,還有幾種情況值得大家注意:⑴數量詞常放在事物名稱的后面,翻譯時要調整過來。①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②鄭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③巡撫發倉谷數百石。⑵多重定語由于順序不當而表意不清,需要重新調整。④趙使平原君求救,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不外索。(正確的順序是“約與門下二十人有勇力文武備具者食客偕”)⑶多重狀語由于順序不當而表意不清,需要重新調整。⑤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乃今得聞教。☉撌恰敖衲说寐劷獭保檠a“補”,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翻譯時應把省略成分補充進去。⒈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語“漁人”,“初”前省略了主語“洞口”。例句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墩撜Z》)句中“以”后省略了賓語“之(這點)”。⒉明日,子路行,以告。(《荷蓧丈人》)句中省略的內容很多,必須把它補出來,否則句意就不連貫,令人費解。下面括號里的內容都是必須補出來的內容。 譯文:第二天,子路(告別丈人)上路,(趕上夫子),把(遇見丈人的事)告訴(夫子)。 ⒊然亡國破家相隨屬。(“亡國破家”不能接連不斷地發生,這一句省略了主語中心語“事情”,主語是“國破家亡的事”)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澤畔”前省“于”)⒌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據“則”和句意,本句是假設復句,譯文句首要添上“如果”、“假如”等詞語)練習:⒈公子聞之,往請,欲遺之,不肯受⒉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⒊果地震隴西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⒌永州之野產異蛇,(。┖谫|而白章,( )觸草木,(。┍M死。(。┮試耍ā。o御之者(《捕蛇者說》)⒍一鼓作氣,再(。┒ィā。┒摺恫軇フ搼稹发肺緞ν,廣起,奪(。┒鴼⑽尽!蛾惿媸兰摇发赋鄬O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 )不足為也。(XX年全國卷2)⒐因乞李氏( )以歸。 (XX年湖南卷)⒑主簿大驚,遽以( )白就。(XX年廣東卷)⒒李初不言,尼固詰之,( )乃以僧告( )。(XX年湖北卷)⒓方春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 )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XX年全國卷3)㈥釋釋義法。高考文言文翻譯試題為閱卷方便,往往會設置幾個關鍵得分點,而這幾個關鍵得分點多體現在句中的關鍵詞。在答題時,如能對這些關鍵詞進行準確的翻譯,就能輕易地得分;若翻譯錯誤,或不準確,就會遺憾地丟分。如何翻譯這些關鍵詞呢?⒈聯想課文推斷。在翻譯時,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熟悉的陌生詞”,左“推”右“敲”之余,仍不得要義。殊不知,這些翻譯上的“攔路”詞,卻是課文中的“熟詞”。此時,你若能聯想到課文中有關詞句的用法,互為比較,辨析異同,就能準確地推斷出它的含義。①《志》稱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緩,似不翅也。(XX年諸暨市期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