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譯及斷句復習指南
文言文翻譯技巧舉隅XX年全國高考語文卷對文言文翻譯題作了重大調整:一改以往客觀題(選擇題)的命題形式,采用了主觀題(簡答題)的命題方式。該題型一經亮相后,好評如潮,在此后歷年的高考卷中卷卷呈現。試題分值也一增再增:由3分增至5分、由5分增至8分、甚至10分。在不到4年的時間中,該題成了語文高考改革新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其旺盛的生命力(卷卷呈現)和優厚的待遇(分值10分之巨),令我們大跌眼鏡之余,更應投以強烈的關注。文言文翻譯并不是能讀懂文本就可輕易做到的,因為心中明白不等于可順暢地訴之于口,嘴上能說不等于能清楚地付之于筆端,它還涉及語言的書面表達能力。一個詞領會錯了,就會影響全句甚至通篇的理解,古人說的“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梗塞”,也就是這個意思。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查越來越難,所占分值也有增大的趨勢,而考生答上去得不了滿分或不得分的現狀又成了備考的一個難點。XX年的高考已迫在眉睫,如何在短時間的復習中,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譯的答題技巧,減少失分呢?文言翻譯的二標準、三原則、五步驟、七方法、八關注、十注意,可明確翻譯的要求,規范翻譯的步驟,考究了翻譯的方法,提出翻譯時的注意事項,可較好地攻克這一難題。一.二標準⒈直譯為主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意思,不遺漏,也不能多余。直譯,即嚴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特點,力求表達方法一致。原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 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直譯要求這樣字字有著落。 ⒉意譯為輔文從句順:明白通順,合乎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意譯,即按原文表達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原句: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 譯句:天上的云霧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圓,月映水上如金光閃耀,月影象一塊圓圓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這個例句的譯文,適當地增減了詞語,調動了詞序,這就是意譯。二.三原則 信,即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真實,不歪曲,不遺漏;達,即譯文明白通暢,符合現代漢語表述習慣,沒有語病。雅,即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文筆優美。 文言翻譯的三標準,學生只記于口,未落于心,說起來頭頭是道,翻譯時拋于九霄。請看一學生對《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譯。〔原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譯文〕一個廚師丁給文惠君殺牛。他用手按著牛頭,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腳踩著牛肚子,用膝蓋頂住牛身子,牛身上發出嘩嘩的響聲,殺牛刀在前進,也發出嘩嘩的響聲,這些聲音,像音樂一樣悅耳動聽,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經首》,傳說中堯的樂曲的節奏。學生的這段翻譯粗看好象還通順,但仔細推究,里面存在不少問題。“解”譯為“殺”,不準確;“牛頭”、“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沒有此義;“像音樂一樣悅耳動聽”也屬無中生有。兩個“合乎”缺少賓語,“一個廚師丁”、“殺牛刀在前進”又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可見,“信”、“達”都沒做到,就更不用說“雅”了。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在復習備考中一定要用“信、達、雅”來要求并檢驗學生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