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高三語文復習講座(40)
“評價”和“鑒賞”一樣,本身是一件相當復雜的事,這里只能從高考對一個高中畢業生的要求的角度來談論這個問題。
一、什么是文章的思想內容
文章的思想內容,歸納起來說,主要是指兩點:一是文章所運用的全部材料,二是作者運用這些材料所表達觀點、見解、主張、感受和思想傾向。
材料是文章思想內容的主體。沒有材料,就沒文章可言。一般說來,在議論性文章中,作者所用的全部論據,包括事實論據、事理論據以及證引的各種文獻資料,都是材料。在說明性的文章中,作者所介紹的事物和引用來說明事理的文字,也是材料。在敘述性的文章中,作者所敘之事件、所寫之景物等,也是材料。
作者憑借材料所表達的觀點、見解、主張、態度等,是文章思想內容的核心、靈魂。材料與觀點的和諧統一,構成了文章的思想內容。
二、什么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
高考所說的評價思想內容,主要指下列三點:
1.評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中,作者的觀點態度是要靠材料來證實或表述的。因此,評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是評價思想內容的一個重點。從試題來看,有要求說明文中的材料表達 什么觀點的,有要求說明作者提出某種觀點的依據的,也有要求 概括材料本身的要點的。
XX年社科文閱讀第18題:“以下不屬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證據的一項是”,便屬于評述材料作用的試題。
評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要堅持觀點和材料一致性的原則。從操作層面說,首先要準確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同時要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運用這些材料的,分析運用這些材料的前后作者說了哪些話。
2.評述作者提出某種觀點態度的原因
譬如1998年全國卷第27題: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
(1)作者為什么吃驚?
(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么悵然?
又如XX年全國卷第22題:“第三段中,作者說:‘玻璃門根本是門 。’請聯系‘門’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這類試題實際上是要求對文章各部分內容之間作用因果關系的分析,透過“結果“去尋求相應的原因。
3.評述文章的主旨
本項不要求考生作直接評述,而是放在綜合賞析題中,要求考生判斷評述的正誤。
我們在這一部分的三個小標題中都用“評述”二字卻不用“評價”二字,這是因為這一方面的試題注重的是“評述”。就答題來說,也是以“述”為主,以“評”為輔的,所以考生對“評價文章思想內容”的試題不必畏懼,因為它本身并不難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評價。
三、評價思想內容應注意的問題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應注意下列三點:
1.要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2.要堅持觀點和材料一致的原則。
3.要從作品實際出發,不解“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例]
魯迅不應離我們遠去
楊曾憲
有人說,魯迅正在離我們遠去,周作人正在向我們走來。我卻并不以為然。我是31年前讀的魯迅,1年前讀的周作人,中間隔了30年。但魯迅仍然離我很近,周作人仍然離我很遠。一個人,在他的青年時代,首先讀的是魯迅還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個時代,是提倡魯迅還是周作人,我想,對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會產生很不同的影響。對今日中國青年,今日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更需要的還是魯迅,而不是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