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齊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
短文兩篇《齊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說 課
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游說之風盛行。諸子百家紛紛周游列國,向各國的執政者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以生動而又深刻的比喻來諷諫執政者。因此這種寓言通俗易懂的比喻形式,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孟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家,《齊人有一妻一妾》極盡夸張之能事,在形象的故事中寄托深刻的寓意,將深奧抽象的道理變為通俗易懂、是非分明的故事。《弈秋》以學棋小童的強烈反差,演示出齊王的錯誤和可能產生的后果。揭示了有良師的指點固然重要,但沒有積極主動、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功業無成,是意料中的事。
●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散文依托寓言說理的特點。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賓語前置等特殊的語言現象。
3.揣摩寓意,指導現實生活。
4.培養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孟子》等先秦諸子散文中廣泛使用寓言故事的意義。
2.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特點。
3.《短文兩篇》隨時代的變化而帶來的寓意的發展和演化。
●教學難點
1.了解諷喻與諷刺等修辭方法的區別。
2.文中所涉及的古漢語語言現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基礎,通過質疑、探究對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學用具
設計訓練投影片,準備拓展性閱讀材料。
●學習導航
一、導入語
寓言往往虛構一個淺顯的或人或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傳遞較為深刻的人生行為準則、價值取向、事物因果關聯等道理,對人事有著勸諫或諷喻的作用。學習寓言故事要學會剝離其表象成分,結合時代內容,領悟其蘊含著的深刻哲理,并領悟現實意義。
孟子是先秦散文大家,以雄辯著稱。還有一些文學價值很高的敘事文字故事精練生動,寓意深刻;人物形象也刻鏤精細,情節完整而又有一定曲折,因而被后人譽為已具短篇小說的雛形。今天學習《孟子》的《短文兩篇》來全面、深刻地了解孟子及其寓言。
二、整體初讀
1.齊聲朗讀課文,自行翻譯全文。
語音提示:
饜(yàn) (jiàn) 施(yí) 墦 (fán)
訕(shàn) 弈(yì) 鵠(hú) 繳(zhuó)
2.梳理文字:
①通假:反→返 蚤→早 施→迤 為→謂
②古今異義詞:
富貴:古:有錢有勢的人。 今:有錢有地位
仰望:古:指望。 今:抬頭向上看。
飲食:古:吃、喝。 今:吃的喝的東西。
其余:古:他們剩下來的食物。 今:剩下的。
③文言句式:狀語后置:而相泣于庭中。
賓語前置:良人未之知也,惟弈秋之為聽。
三、歸納提要
1.指名學生復述兩寓言故事。
明確:①第一段: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寫齊人的詭秘行動及炫耀,妻子的懷疑及與妾的商議。第二段:故事的高潮,寫妻子的追查和所見真相。第三段:故事的結局,寫妻妾的羞慚悔恨。最后一段:評論,點明主旨,揭示寓意。(序——妻妾良人共處;開端——良人饜酒肉而后返;發展——妻子起疑而跟蹤;高潮——墳間乞討余食酒;結局——妻妾相泣中庭)
②要素:良好的學習條件;不同的專心程度(過程);不同的學習(結果);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觀原因(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