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綜合復習:話題作文的扣題與審題
語文專題(七)
話題作文的扣題與審題
湖北 傅新華
技法點撥
高考考綱明確要求,作文要符合題意。
最近幾年,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一直是題目自擬、主題自定、文體自選的話題作文。盡管這種作文考查形式與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相比,大大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高考作文中,偏題甚至跑題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對于話題作文,考生為什么會偏題?為了作文緊扣話題,考生在審題時應注意些什么?
一、 話題作文的扣題
考生在高考作文的構思過程中存在兩大矛盾:應考機智與思維陷阱的矛盾,構思要巧與偏離話題的矛盾。
高考作文必須講究應考機智。例如,XX年高考前有一學生就話題“要敢于說‘不’”,寫出了一篇得意之作——《外婆的煩惱》。該文談到外婆的前兩個孫子都是女孩,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寶貝男孩,對之百般溺愛,但后來外婆卻惹了許多煩惱。文章感情真摯,主題突出,富于文采。那年高考作文的話題是“感情親疏與認知正誤”,在高考作文時,只需略作改動,即可順手牽羊,寫出一篇優秀作文。這樣作,能夠有效避免“現場采購”出現的忙亂,這就是應考機智。
但是,講究應考機智,稍一不慎,卻又容易掉入“思維陷阱”,因跑題而導致作文“翻船”。
高考作文,構思要力求巧妙;但是,如果偏離話題,即使追求巧妙,也只能是弄巧反拙。請看下面的例子:
用理智的泉洗滌感情的花,重新審視——
情感•認知•文化
(全國卷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曾經熱血沸騰地仰視你,愛你的一切。中華——我的文化。
那是《詩經》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華美的楚辭,閃閃發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那是大唐華章,仙樂飄飄;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那是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漫步在中華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歸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黃的書頁,將精華與糟粕統統吸收。
因為深愛你,我們忘了去洗凈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覺中,流水靜默不流,華美的書頁一頁頁在腐朽。
我們變得自大,我們變得驕縱。大宋宮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們忙著作詩寫賦,用程朱理學教化子民時,北方的鐵騎席卷了中華;康乾盛世,書生們忙著去作八股,去作經注考證時,大洋的另一端,開始了科技革命,改寫了歷史……我們有四大發明,我們有地動儀,我們有早他國一千多年的圓周率。可是,我們的土地上蘊育的是以農為本、固步自守的黃色文明,我們有鄭和去炫耀國威,可是我們沒有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我們有李白杜甫,卻沒有哥白尼牛頓;我們知道天朝上國,卻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們陶醉于自己,我們不斷地用《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去總結輝煌,卻忘了重視審視自己的文化……我們落后了。
歷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熱情并沒有冷卻,但我們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細地審視……
我看到了——位老人,用刀一樣的筆尖為自己的文化做手術——他是魯迅。我被深深地震動了。我們不是不愛自己的文化,而是太愛,以至于束縛了自己的靈魂。他,讓我們深深的明白,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文化的認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