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序言”文體知識,理解本篇序言的獨創(chuàng)特點。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及形象的典型意義。
3.思考“寬容”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義。
2.理解本篇寓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思考“寬容”的深刻內涵及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教學關鍵: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及文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16XX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叛處死刑,燒死在羅馬。
布魯諾進一步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反對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說,震動了教會的統(tǒng)治,被天主教視為異端,最終將布魯諾處以極刑。
這種新舊思想、觀念的斗爭,可以說,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歷史的舞臺上不斷地上演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寬容>序言》,看看這種斗爭是怎樣的勢不兩立,如何地激烈,并進而想想我們該怎樣對待新思想、新事物。
三、解題
1.解題
《寬容》是一部很能體現(xiàn)作者寫作風格的書。本文是房龍先生為自己的作品《寬容》所寫的一篇序言。
序言有兩種:一種是為別人寫的,多為介紹和評論書的內容,叫他序;一種是為自己寫的,也稱自序,多為說明寫書的目的和經過。
2.本文與一般的序言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本序言與一般序言寫法不同,采用散文詩的形式,借助寓言故事寫成,別具特色,發(fā)
人深省!有人評論說:“它是一篇空谷傳響的散文詩,也是一則深婉不迫的寓言,思想意義的多層性、多重性讓后來者常讀常新。”
三、整體感知,分析理解
1.這既是一篇寓言故事,請同學們概述故事情節(jié)。
無知山谷——孤獨漫游者——理想的家園——寒冷的冬天——英雄紀念碑
2. 朗讀課文第一節(jié)。
思考: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
找到文中體現(xiàn)人們生活環(huán)境特點的詞語,分析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很明確是“無知山谷”。
“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句話出現(xiàn)在第一部分開頭和結尾,之后在第八部分作者又寫道“人們又過著幸福的生活”,請問:“寧靜”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種幸福?
“寧靜”本是指環(huán)境、心情安靜,在這里指無知山谷里村民的那種封閉、守舊的生活狀態(tài)。前后的“幸福”不是一種幸福,前面是指村民們安于“飲畢牲口,灌滿木桶,便心滿意足地坐下來,盡享天倫之樂”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對于愚昧落后的村民來說是幸福的,但不是真正的幸福。后面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用先驅者的生命換來的,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讓人感到真正滿足的一種生活。
3.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漫游者的命運會如何呢?
請大家觀看同學們表演的課本劇節(jié)選《漫游者之死》。
討論:文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他們各有什么象征意義?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形象:
①守舊老人:頑固、殘忍。(守舊專制)
②漫游者(先驅者):追求真理、光明,蔑視傳統(tǒng)、專制,獻身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
③無知山民:愚昧、無知,迷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