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復習(二)
2.學會擬寫分論點,豐富議論文論證的層次。
3.寫作前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給定的情境和話題進行探討,激活思維。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資料,在眾多信息里面進行篩選,進而再生成和創造信息。
第四專題:尋覓文言津梁
一、因聲求氣
復習概要
1.感受我們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語文的美妙。
2.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的誦讀。
3.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并做出自己的評價。
復習要求
1.能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燭之武機智勇敢地說服秦王,救國家于危難,體現出的拳拳愛國心,感受魏徵以誠懇的奏疏彰顯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2.能根據作品的不同的文體特點、語言特色進行誦讀,能夠讀出平靜的敘述,激昂的議論,抑揚頓挫的感慨。
3.能從字音、停頓、語氣語調、表情達意等方面總結歸納文言文誦讀的基本方法。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建議
本板塊的重點是“誦讀”。教學中應加強誦讀的指導,以“讀”為重點,以“讀”為主線,以“讀”作為理解感受文本內容的主要手段。課堂中應保證學生讀的時間,指導讀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文言文誦讀的要求、特點和方法,使讀的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誦讀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兩篇文章文體不同,語言風格也各有特點:一以記敘描寫為主,一以議論為主;一以人物對話和以散句為主,一以整句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較平靜的敘述,一是激昂的議論。
《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敘事文章,全文以對話為主,誦讀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對話的誦讀。佚之狐和鄭伯,鄭伯和燭之武之間的對話,應注意虛詞的處理,準確表現人物的個性和身份特點。燭之武對秦伯說的一段話,措辭委婉謹慎,但又有著很強的邏輯力量。誦讀時特別要注意說話的口吻和層次,口氣不可太強,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軟弱無力;層次之間的停頓要分明,每一層的誦讀也應該有變化。而晉侯對子犯說的一段話,以整句為主,思維嚴密,頭腦冷靜,要讀得沉穩自如。
二、仔細理會
復習概要
1.理解作品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點。
2.總結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和文義的常用方法。
3.體會精練生動、繪聲繪色的語言特色。
復習要求
1.體會《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通過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學習文本用細節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對比襯托來刻畫人物的手法。
2.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的詞語和詞類活用的現象,能把文中關鍵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摘出文中的成語、名句,說說它們的含義。
4.誦讀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背誦《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最后一段。
教學建議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和《鴻門宴》都是《史記》中的經典篇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方案開展學習。在教學的總體設計上,應注意以讀文為主,在讀文中兼顧讀史,在讀文中梳理文言文閱讀解義的基本方法,三者應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
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并不難,教學過程中不必逐句譯成現代漢語,重點是指點學生依靠上下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詮釋難句,在難句的疏通過程中歸納方法,掌握方法。還要借助于“文本研習”中的有關復習要求或活動,設計具有個性特點、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研習文章的意識,在問題的探討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閱讀的一些規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