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復習(二)
教學建議
本板塊的兩篇文章難易程度不一,其中《發明與發現的國家》思辨性較強,有比較嚴密的推導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由事及理,推導過程一目了然。教學中可把重點放在前一篇。可以從文本出發,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對待每一種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懷,認識文化交流的雙向性,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等問題。
探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會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發明與發現的國家》作者肯定中國古代、中古時期科學技術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實,一是作者的人道主義情懷。前者揭示了作者科學哲學的思想基礎,后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學家對于文明交流與文明對話的理解。《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著眼于說明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是相互滲透的、相互影響的、相互融合的;這樣的過程常常是不自覺的,自然而然的。
還要關注文章的論證技巧,如《發明與發現的國家》從反駁引出正面的論述,而《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由事及理,把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認識的方法,等等。
為了增強學生探討的興趣,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適當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如,李約瑟的事跡、中國古代和中古的科學技術成就、麥當勞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來與拒絕
復習概要
1.了解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要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懂得文明對話中必須具有自主意識,要有“拿來”的勇氣和魄力。
2.了解雜文的行文特點和語言風格。
3.了解比喻論證的用法和作用。
復習要求
1.結合《拿來主義》的創作背景,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了解魯迅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態度。
2.結合《吉訶德的時代》,從文化源頭上了解中國固有文化阻礙社會前進、蒙騙群眾的成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3.領會文章是怎樣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闡明道理的。
4.積累整理下列詞語:
禮尚往來 殘羹冷炙 自詡 冠冕 腦髓 孱頭 國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濟貧
教學建議
魯迅的《拿來主義》是論述跨文化交流與文化繼承的經典文本,用的是雜文體,并非正面闡釋自己的主張,學生把握起來有難度,教學中可突出與專題內涵有關的內容,突出重點,淡化一些與中心關系不甚密切的部分,例如旁敲側擊抨擊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內容。
學習《吉訶德的時代》,要注意解釋西方武士道和中國武俠的相似點,他們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認識我們民族文化中某些負面東西的腐蝕作用。
在學習兩篇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雜文的特點。它是議論文的一種,是形象化的政論,往往針對當前的事件而發,是一種形象化的政論,表現手法相當靈活。兩篇文章語言上有共同點,都運用了反語、幽默、諷刺的手法。
寫作實踐
本專題的寫作重點是獲取和處理信息,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
1.教學中,可以根據本專題的文本梳理典范議論文的結構特點,論點、論據、論證一般要求和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特別要注意論點和論據之間必然的邏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