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考綱解讀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復習教案
下午,他揀了好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燭臺,一桿臺秤。
他不愛學習,喜歡體育,人緣挺好:我知道的就這些。(總結上文時相當于破折號)
1.用在書信、發言稿開頭的稱呼語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說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話。
2.用在總括的話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例如:紡線有幾種姿勢:可以坐著破蒲團紡,可以坐著矮凳紡,也可以把紡車墊得高高的紡。
3.用在提示的話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說的話、所想的內容或所作的分析。例如: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4.用在解釋說明性的話之前。例如:
……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
5.用在總括語的前面,表示總結上文。例如:
三寶走了,三毛走了,小劉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擊風云。
運用冒號時應注意:
1.冒號的提示作用要發揮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說,冒號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幾句話或一段話,一般要用序次語或引號標明。例如:
a.記者在北京一些小學采訪,不少老師反映:這一兩年,小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出的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習慣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勞動成果等問題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存在。(冒號所管的內容為“這……等問題”,沒有管到句末,且只做主語,所以應將冒號改為“的”。)
b.……必須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集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
c.他接著說:“最近這兒連降暴雨。老媽已到北京去了。曉紅上了高中。”
2.沒有比較大的停頓不用冒號。如:
當學術委員宣布:張毅同志獲得博士學位時,大廳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停頓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將冒號去掉)
參加國慶獻禮的優秀影片:《風暴》《青春之歌》《林則徐》等,也將在各大城市放映。(因停頓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將冒 號去掉)
3.轉述的不能用冒號。(人稱發生變化)
老師說,他今天不舒服,不來給同學們上課了。
4.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話,人稱又未發生變化,前文既可用冒號,也可用逗號(指出、說明、證明和認為,這些謂語后一般用逗號)
如: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5.“某某說”、“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號;放在所說話中間不能用冒號;放在所說話的后邊用句號。如:
他說今天不回家了。
“這個問題,”李明說,“讓我好好考慮考慮。”
“落后就要挨打。”鄧小平告誡我們說。
6.“如”之前不能用冒號。
7.下文和提示的內容不一致時,不能用冒號。如:
老師說了一聲:“下課!”就走了。(冒號前后沒有提示被提示的關系,應將冒號去掉。)
五、破折號
一般用法:
1.表示破折號后面是解釋說明的部分。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
帶工老板或者打雜的拿著一疊疊的名冊,懶散地站在正門口——好像火車站剪票處一般的木柵子前面
2.表示意思的遞進。
每年——特別是水災、旱災的時候,這些在日本廠里有門路的帶工……
3.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
“今天好熱啊!——你什么時候去上海?”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