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25
文明/歌舞【大風歌】《史記•高祖本紀》:“(漢)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o詠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國安邦之志。唐杜甫《傷春五首》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另參見文明部•禮樂“大風曲”、文明部•詩詞“大風詩”、人物部•帝王“漢祖有歌”。人事部•志趣“歌大風”。
【鳳歌】參見人事部•狂放“接輿狂”。唐李白《廬山謠寄盧待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巴歌】參見文明部•禮樂“曲高”。o指通俗化的作品。唐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秋人詩人意,巴歌和者稀。”
【擊壤歌】《論衡•藝增》:“《論語》曰:‘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傳曰:‘有年五十擊壤于路者,觀者曰:“大哉,堯德乎!”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o稱頌帝王治國有方。南朝陳張正見《從籍田應衡陽王教作五章》之五:“幸承濫吹末,擊壤自為歌。”另參見人物部•帝王“歌帝力”、人物部•圣賢“堯舜力”、政事部•治理“堯年”、人事部•壽考“擊壤翁”。
【優孟歌】參見人物部•人杰“優孟”。o喻賢臣身后凄涼。南朝梁沈約《傷李珪之》:“既闕優孟歌,身沒誰為寵?,
【來暮歌】參見政事部•治理“襦袴恩”。唐劉長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建隼罷鳴珂,初傳來暮歌。”
【聽歌吳季札】《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季札曾封于延陵。o指欣賞樂舞。唐韓翊《宴吳王宅》:“聽歌吳季札,縱飲漢中山。”另參見人事部•志趣“延陵聽賞”。
【余音繞梁】《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o喻指歌聲宛轉悠揚。唐孫覿《長樂寺》:“雍門已陳跡,余音空繞梁。”另參見器用部•宮室“歌梁”,人物部•婦女“韓娥”。
【飯牛歌】參見人事部•貧賤“寧戚飯牛”。宋陸游《連日大雨門外湖水渺然》:“尚鄙朱公養魚術,肯為寧戚飯牛歌。”
【易水歌】參見地理部•水流“易水”。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白雪梁山曲,寒風易水歌。”
【弦歌】參見文明部•禮樂“武城弦”。o喻出任邑令。唐秦韜玉《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共言愁是酌離杯,況值弦歌枉大才。”
【趙津歌】漢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趙津女娟者,趙河津吏之女,趙簡子之夫人也。初,簡子南擊楚,與津吏期。簡子至,津吏醉臥,不能渡,簡子欲殺之。娟懼,持楫而走。簡子曰:‘女子走何為?'對曰:‘津吏息女。妾父聞主君來渡,不測之水,恐風波之起,水神動駭,故禱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備禮,御釐受福,不勝巫祝杯酌余瀝,醉至于此。君欲殺之,妾愿以鄙軀易父之死。”簡子曰:非女之罪也。'娟曰:‘主君欲因其罪而殺之,妾恐其身之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若不知罪殺之,是殺不辜也。愿醒而殺之,使知其罪。'簡子曰:‘善!'遂釋不誅。簡子將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摻楫而請曰:‘妾愿備員持楫。'……遂與渡。中流,為簡子發《河激》之歌,其辭曰:‘升彼阿兮面觀清,水揚波兮沓冥冥。禱求福兮醉不醒,誅將加兮妾心驚。罰既釋兮瀆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維。蛟龍助兮主將歸,呼來擢兮行勿疑。'簡子大悅,曰:‘昔者不谷夢娶妻,豈此女乎?'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娟乃再拜而辭曰:‘夫婦人之禮,非媒不嫁。嚴親在內,不敢聞命!'遂辭而去。簡子歸,乃納幣于父母,而立以為夫人。”o指江河中所唱歌曲。北周庾信《將命使北始渡瓜步江》:“雖同燕市泣,猶聽趙津歌。”另參見人物部•婦女“趙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