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言虛詞
【答案】 c
【參考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范。 孫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兒。之前,姨母年紀大了,把兩個女兒托付給孫泰,說:“姐妹倆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币棠溉ナ篮,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有人不解,問起這件事,孫泰說:“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北娙硕寂宸䦟O泰的義氣。 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臺,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制品,孫泰趕忙去還給賣主。 唐僖宗中和年間,孫泰計劃在義興安家,買了一座別墅,得用兩百貫錢。付了一半錢后,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后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購房款交給房主,讓他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孫泰看到一個老婦人痛哭了好幾聲。孫泰聽了心里驚悸,就把她叫過來問話。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別墅成了別人的了,所以我才傷心。”孫泰悵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說:“我剛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經給我另外任命了官職,不能住在這里了,這個地方先讓你的兒子掌管吧。”說完,孫泰就解開船繩坐船離去,不再回來了。
四、(XX年浙江高考專項訓練)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7題。
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櫝,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其言多而不辯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b.昔秦伯嫁其女于晉公子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c.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 而未可謂善嫁女也
d.為木蘭之櫝,薰以桂椒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解析】 a項中的兩個“其”都是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的”。b項中兩個“于”都作介詞,但意義不同,前者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可譯為“給”,后者引出處所,應譯為“到”。c項中的兩個“而”都作連詞,表轉折關系,譯為“卻”。d項中的兩個“以”都是介詞,表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譯為“拿、用”。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的“為”與“令晉為之飾裝”中“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b.有決瀆于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
c.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d.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解析】 c項中的“為”同題干句中的“為”都是介詞,可譯為“替、給”。a項中的“為”是介詞,“為了”。b項中的“為”是介詞,表被動。d項中的“為”是連詞,引出表原因的分句,可譯為“因為”。
【答案】 c
【參考譯文】
楚王對田鳩說:“墨子,是聲名顯赫的學者。他親身實踐還可以,他講的話很多,但不動聽,這是為什么呢?”田鳩回答說:“從前秦伯把他的女兒嫁給晉國的公子,叫晉國給她準備好首飾服裝,跟著陪嫁去的穿著華麗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來到晉國,晉國人喜歡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兒。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說善于嫁女兒。楚國人中有一個在鄭國賣珍珠的,做了一個木蘭的匣子,這匣子用肉桂花椒熏過,用珠子和寶玉點綴著,用紅色的美玉裝飾著,用綠色的翡翠環繞著。鄭國人買了他的匣子而還給他珍珠。這可以說是善于賣匣子了,不能說是善于賣珍珠啊,F在社會上的言論,都說一些巧辯華麗的話,君主只看重那些華美的言辭,卻忘了它們是否有用。墨子的學說,傳揚先王的道理,論述圣人的話,來宣傳眾人;如果修飾他的言辭,就怕人們流連于它的文采,忘了它的價值,為了言辭而損害了實用。這和那個楚國人賣珍珠,秦伯嫁女兒完全一樣,所以墨子的言論大多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