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論述類文本閱讀
c.知識精英群體中不少人對小品這種文藝形式持不屑態度,但因為趙本山以地道的東北土腔土調連續進入央視文藝殿堂,他們不得不正視趙本山“現象”。
d.正像金庸為武俠小說、張藝謀為大制作的奧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樹立了后來人難以企及的標桿一樣,趙本山將喜劇小品提高到了最高的水準。
【解析】 a.不是所有觀眾,而是廣大觀眾的普遍歡迎。c.曲解文意,“不無”的意思是“不是沒有”,不能和“不少人”對等。d.不是最高水準,而是驕人的水準。
【答案】 b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在本文作者看來,我們之所以期待文化藝術巨匠的新人輩出,是因為我們期待今天的文化藝術發展能夠無愧于前人,同樣也不會害怕后人的審視。
b.XX年春節各種媒體文藝部門與文藝團體分別組織的不同的春節文藝獻禮與XX年央視春晚一樣不乏精彩。
c.農民化的語言做派、幽默與“狡黠”,適合表現當代生活,鋪陳笑料,營造喜樂,鞭撻不正之風。
d.我們期待的中華民族的智慧新果實指的就是我們更需要的文化的巔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
【解析】 a.強加因果。c.“適合……”屬主觀武斷。d.理解片面,“智慧新果實”有著更加廣泛的內容。
【答案】 b
3.依據文章內容,試闡述什么是趙本山“現象”及此種“現象”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對文本整體的理解。要對文章傳達的信息進行概括。
【答案】 趙本山“現象”指以趙本山為代表的來自基層所謂“土得掉渣”的文藝成功走入主流媒體,進入主流文藝生活的現象。
其意義在于趙本山將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劇小品提高到了驕人的水準,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文化的普及、熱鬧與和諧。這種大眾化的文化在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溝通與互補中,能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二、(XX年淄博調研檢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有容之大
□ 劍 武
回顧近30年中國美術發展歷程,真有隔世之感。從那個人人自危、噤若寒蟬、色調單一的年代到如今這個藝術家們四體暢達、神采飛揚、幾近為所欲為的年代,其間的距離有如天壤。
人們說,當代中國是一個沒有藝術大師的時代,雖然大師的桂冠四處飛揚。面對河南安陽的殷墟刻辭甲骨,面對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人像,面對甘肅敦煌的石窟壁畫……甚至面對20世紀30年代的木刻與漫畫,還有齊白石的紅花墨葉、黃賓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鴻的行空天馬與傅抱石的散鋒皴法等,當代造型藝術家難免汗顏。但是,當代中國造型藝術的發展又是空前的,這就是其在主題、體裁、題材、風格、語言、材料、程序諸方面的多元進發態勢。雖然有過反復和挫折,當代造型藝術家還是真正地擁有了表現一切的權利,也有了這種精神與物質的可能,主流與非主流藝術不僅和平共處,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共享互生、相攜而進的。造型藝術各門類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標,也各有各的造化與成就。傳統的與現代的、激進的與沉穩的、寫實的與寫意的、磅礴的與精微的、狂放的與收斂的,或者是兼工帶寫的、中西融合的、標新立異的……中國造型藝術的深刻性雖然差強人意,其豐富性卻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樣的自由歡快,這樣的搖曳多姿,這樣的色彩紛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代造型藝術創作存在著重大主題表現不夠、歷史進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題小作、無病呻吟的情況并不少見。如何在讀書的時候進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寫生的時候進一步開掘生活,如何在創作的時候進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藝術之內多花一點工夫、在藝術之外少用一點力氣,是值得當代造型藝術家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