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jié) 正確使用詞語(熟語)
a.清朝初年,幾代皇帝勵精圖治,終于光風霽月,出現(xiàn)了康雍乾盛世。
b.有的人生前盡量為自己樹碑立傳,文過飾非,很少像秋白同志這樣光明磊落、求全責備的。
c.只有我們黨員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個社會風氣好轉(zhuǎn)。
d.他反應敏捷,聽風就是雨,教練在場外作個手勢,他就能迅速組織球隊轉(zhuǎn)換陣型。
解析 a項光風霽月: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b項求全責備:指對人對事苛求其完美無缺,不是指自我約束和自我嚴格要求。c項上行下效:多指做壞事,貶義詞。d項聽風就是雨:比喻剛聽到一點風聲就信以為真,是貶義。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nbsp; ( )
a.橄欖球聯(lián)盟年度冠軍賽的實況轉(zhuǎn)播在美國是重量級的節(jié)目,其收視率傲視群雄,其他同類型的節(jié)目只能望其項背。
b.專家認為,不要在孩子面臨困境時充耳不聞,要幫助孩子對目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c.黨員干部既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埋頭實干,努力當善于破解難題、打開局面的實干家,而不要當侃侃而談、光說不干的“戰(zhàn)略家”“思想家”“理論家”“指揮家”。
d.對于當前流行的某些大部頭系列圖書,有人認為內(nèi)容扎實、敘述從容,也有人認為行文拖拉、不利閱讀,兩種意見針尖對麥芒,僵持不下。
解析 d項針尖對麥芒:比喻雙方爭執(zhí)時針鋒相對,各不相讓。a項望文生義。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這個成語必須用于否定句式,在該句中使用不恰當。b項不合語境。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此處應為“不聞不問”。c項感情色彩不當。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此處只能用“夸夸其談”。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nbsp; ( )
a.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只要順水推舟,及時調(diào)整,應對得當,就能化不利為有利。
b.看著這倒塌的似乎還在顫動的樓房,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救援人員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清理,終于從廢墟的夾縫中把這個受傷嚴重的小男孩營救出來。
c.頗具魅力的網(wǎng)絡廣告已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可網(wǎng)絡終歸有點“虛”,即使再透明,僅憑幾張圖片,購物者仍不免有霧里看花之感。
d.王力宏自幼學習音樂,朝歌夜弦,反復揣摩,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可以說是“十八般樂器”樣樣精通,因而在演藝圈占有一席之地。
解析 c項霧里看花:本形容老眼昏花,后比喻對事物看不真切。a項順水推舟:比喻順應趨勢辦事。此處應用“因勢利導”。b項扣人心弦:指文學作品或者表演等富有感染力,激動人心。d項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樂無度。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nbsp; ( )
a.武漢首義廣場菊花展盛裝開展,30余種秋菊或變身動物形狀,或擺出“神七”造型,爭奇斗艷。市民們意興闌珊地徜徉在花海之中,盡情享受秋季難得的視覺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