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
教學建議
在近XX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現,已成為必考題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類型主要是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六種。考查方式有兩種: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在學習本專題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熟悉六種病句類型,其次要在辨析和修改的實踐中總結規律和方法,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操作時,可通過“問題磁場”激發興趣,通過“案例探究”學習方法,通過 “知識歸納與拓展”總結規律,通過 “備考創新訓練”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通過上述幾個步驟讓學生讀文章時形成“咬文嚼字”的習慣。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選取幾例典型的病句,既突出考查的重點、難點,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意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究解疑的欲望。使用時可讓學生自己思考,“診斷”病因,提出修改意見,若意見有分歧,可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適當點撥、拓展,明確解題要領,解除疑難。
二、問題磁場
1.下面的句子有毛病嗎?若有你能說出它的毛病究竟在哪里嗎?
當民族危急關頭,只有人民才能擔當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運。
[點撥]此句“病癥”比較隱晦,需仔細辨別、認真思考才能發現。分析時可采用緊縮句子成分法,就會發現“命運”是“拯救”的賓語,而不是“擔當”的賓語。“擔當”的賓語殘缺,應該在句末加上“的重任”。
2.下面這句話看似語意通順,結構完整,它是否有毛病?
近幾年來,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高校將進一步擴大招生,并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大學和學科。
[點撥]此句考查的是“搭配不當”的毛病。“加快”的賓語是“速度”和“規模”,“速度”可以與“加快”搭配,而“規模”則不能與之搭配。可在“規模”前加上“擴大了它的建設”。
3.下面是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里的一句話。讀者通常是不會懷疑它有語病的,現在請你仔細檢查一下,看它是否有毛病?如果有,請指出來。
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點撥]這句話犯了邏輯錯誤,即“飽”與“嘗一嘗”自相矛盾。“飽”不止是“嘗一嘗”,“嘗一嘗”不可能“飽”。這類語病比較隱蔽,不咬文嚼字,就很難診斷病因。
案例探究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圍繞高考的重點、熱點設置了4個案例,案例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析部分側重于解題思路的指導和對錯解的剖析。使用時應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和討論,在此基礎上,掌握不同類型病句的“診斷”方法,獲得開啟疑難之門的鑰匙。
二、案例探究
[案例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XX年全國高考題)
a.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知識的價值日益顯現,人類已進入知識產權的歸屬和利益分成,并已開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傾斜。
b.本欄目將各地電視臺選送的歌舞曲藝、風情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等方面的節目,加以重新編排、組合和潤色,進行的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