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那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顧拜旦作了具體的闡述。他認為,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筑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但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力”,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來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在演說詞的最后部分,顧拜旦暢想美好前景,確信奧林匹克精神必將如陽光普照大地,必將擁有沉甸甸的收獲。
四、學生演講,領會精神,感受鼓舞。
五、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2.進一步演講學過的這2篇演講稿,提高演講水平。
聲聲慢
李清照
教學目的
1.理解詞上下闕的含義
2.理解李清照在詞中的表達出的“愁” 教學重點
李清照此詞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教學方法】
賞析、誦讀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背景導讀】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詞賞析】
一、 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崩钋逭帐藲q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但作為一個才華出眾、情感豐富的女子難免對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義的態度,所以盡管生活是滿足的,李清照也常常會感到一種惆悵。這種惆悵是來自社會對女子的壓抑還是由于她對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不能實現,就不得而知。只是這種惆悵常常出現她前期的詞中,與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她的兩首《如夢令》似乎正好反映出這種復雜的情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前一首表現了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后一首則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悵惘,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于詞的傳統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