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一)語句方面的駢偶與“四六”
a. 駢偶:即對仗。駢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復句對復句。例(依次): a 雄州 霧列,俊采 星馳。
b 披 繡闥,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d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b.“四六”:即駢體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結構有五種: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這就決定了對仗的句式特點相應為四字句對四字句,六字句對六字句……請同學們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二)用詞方面的特點:用典與藻飾
a、用典:駢體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文中典故不僅用得恰當,而且要引導學生欣賞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傳頌的美談與眼前的情景巧妙結合起來的藝術手法。如:“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b、藻飾:即追求詞藻華麗。顏色、金玉、靈禽、奇獸、香花等類詞是駢體文用得最多的詞語。這一特點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顯體現。
該文 寫景雄偉壯麗,文辭華美;抒情真摯委婉,借助典故,充實內容,抒發心志,毫不滯塞。可從“藻飾”“用典”兩點入手,賞滕王閣盛景,解王勃心懷。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目標 1. 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句段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 反復誦讀,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并學習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 4.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為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斗。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對非暴力抵抗主義的認識。 2.演講詞的特點及運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感悟體會重點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討論與拓展。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公開課) 教學步驟:一、導入課文: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游行,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導入語: 在XX年8月酷熱的一天,數千人匯聚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紀念緬懷一位偉人。人們又記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游行,那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約25萬人的游行隊伍匯聚在此,聆聽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說。金博士慷慨陳詞,演說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個夢想”的名句更是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篇激情洋溢的演說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介紹作者與背景:(補充一些圖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紀念堂前的紀念活動、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圖片)三、原音重現:金博士為何會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講究竟有什么迷人之處?我們先欣賞原音重現,對照課后練習英文片段聽演講錄音,體會演講的語調、激情。(播放錄音)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領會感情,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分組讀有關段落,并思考討論問題: ①“我有一個夢想”中的“夢想”具體指什么?試概括。(即消除種族歧視,爭取政治、文化、經濟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 作者說“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美國的夢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馬丁•路德•金一貫主張非暴力主義,倡導非暴力抵抗原則,文中一些語句體現了他的主張,試找出并體會。小結:《我有一個夢想》,這是20 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我們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憫和大悲痛。但即使在這一場波濤洶涌、黑人的不滿情緒一觸即發的集會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慣有的理性和基督之愛向人群宣講。(7段)這就是一個“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來,“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3、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歸納演講詞的特點:板書:說服力、感染力內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結構;議論文,邏輯性語言:口語化、得體藝術:修辭(排比、比喻、呼告、反復)五、重點句段賞析:(結合課后練習)(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運用比喻,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偽外衣,讓聽眾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促使聽眾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斗。(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運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為之奮斗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給聽眾。與此形成對比的則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這個信念……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才有了拼搏奮斗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弦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弦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為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后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4)10—14自然段:面對黑人的現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云,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范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只要‘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斗爭勝利之日。” 這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爭的決心,但同時也不失理智。六、學生即興演講:現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著追求。請以“夢想”為話題,聯系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時間一分鐘。補充: 1、 國風的詩《我有一個夢想》; 2、袁隆平作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我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帚帕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一樣大,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乘涼……” 七、結束語: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心靈又經受了一次洗禮,我們人生的目標又清晰了幾分。愿大家珍惜時光,努力拼搏,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愿全人類的美夢成真!讓我們一起祈禱吧!(在《祈禱》歌聲中結束)寡人之于國也教學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