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教材實例解析]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①改革開放為中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中國,終于又開始了向太空進軍的新征程。
②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入太空,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術;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為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③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中國已經有了解決的基礎: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至今,“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形成五大型譜,成功發射了60多次,其中“長征”二號丙火箭的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長征”三號乙火箭可以把5噸以上的衛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早在70年代,中國就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1980年發射的返回式衛星已經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④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關橫亙在中國科學家面前:載人飛船上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和工作環境。盡管有國外可供借鑒的經驗,但對于中國航天人來說,這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
⑤飛天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不住富于智慧與創造的中國人。從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中國航天人在短短7年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一道道難題: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建立了體現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飛船應用系統;新建成了載人飛船發射場、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和飛船著陸場。
問題:試分析文段的結構層次。(文字表述、圖表方式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課文的段落都比較短,節選的這五段文字也都不長,但敘述層次相當清晰,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第①段敘述中國又開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第②段用一個“然而”轉折說明在航天研究中所碰到的三大困難,第③段說明已解決了第一、二個問題,第④段說明第三個問題最難解決的問題,第⑤段說明第三個問題已經解決。
答案:
文字表述:第①②段文字是總括,說明航天研究中碰到了三個難題,第③④⑤是分說,依次說明這三個難題都一一解決。
圖表方式:① / / ② / ③ // ④ /// ⑤
(轉折) (總分) (并列) (并列) 思路點撥
劃分語段層次的方法:
(1)根據句意歸類。一個語段由許多句子組成,準確把握句子間的意義關系,將各個句子分別歸于幾個意義點中,根據句子聯結的緊密程度,從意義疏松處斷開; (2) 把握體現思路的重要語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這些句子在語段中起著領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啟下的作用。依靠它們,我們便可弄清某層次開頭、結尾的界限。
[研討與練習釋疑] 解題規律
一、本文的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簡約,同時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限定了寫作的范圍。
二、見<寫作技巧1>
三、 中國航天大事記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