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無從知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
3、從文本中,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板書:丁香)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花紫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生1:應該是一個纖弱的、優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
生2:應該是憂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學的描述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麗的臉龐,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為,姑娘打著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板書:油紙傘)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
生齊答:《白蛇傳》。
油紙傘出現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在,這把油紙傘出現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
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典意象。(板書:春雨)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經成為抒情主人公和我們讀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詩人愛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愿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憶的寄托。
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于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同學們總結一下,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對丁香姑娘的期盼,對眼前現狀的迷茫和對往昔之美的深深追憶。
四、延伸拓展:
其實,對美的追憶和留戀是人類共同的情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學們能否聯系一下自己的閱讀和欣賞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踴躍發言:
生1:李商隱的《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教師點撥)這段感情早已經逝去了,只剩下當事人面對著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來深深的懷戀,然而無論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卻也無可挽回了。當初怎麼就不知道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