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在現(xiàn)代語中應(yīng)是兩句話:因為它在華山南邊,(所以)這樣稱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結(jié)果。
5.學(xué)生齊背與個別檢查。
七、留作業(yè)。
1.順暢地背誦第1段,熟讀第2、3段。
2.完成練習(xí)第二題,將“其”的用法整理成表格。
第二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先全班學(xué)生齊背,然后抽查個別學(xué)生1—3名,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做具體指導(dǎo)。
2.“其”的用法。
先檢查練習(xí)的第二題的完成情況。這里不書題文,只寫答案。
(1)代詞。那(此系遠(yuǎn)指,指褒禪埋葬之時)。
(2)代詞。這(此系近指,指慧空禪院)。
(3)代詞。它(代仆碑)。
(4)前“其”:代詞。它(代“穴”)。
后“其”:代詞。那些(遠(yuǎn)指,作“好游者”定語)。
(5)前“其”:代詞。它(代后洞)。
后“其”:代詞。代游客,此處須用本名,不用現(xiàn)代語代詞。
(6)代詞。自己(代作者本人)。
(7)代詞。他們(代“古人”)。
(8)語氣助詞。難道(表示反問語氣)。
補(bǔ)充:(1)既其出——助詞,無義。
(2)視其左右——代詞,自己(代作者)。
(3)謬其傳——代詞,它(代山的名稱)。
(4)咎其欲出者——代詞,那些(指欲出者)。
整理:教師可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圖表,然后一邊檢查,一邊將題號列入空白欄內(nèi)。
二、誦讀第2段。
1.教師示范背誦并穿插講解。
①“其下平曠……所謂前洞也”——“前洞”陪襯“后洞”,一筆帶過,妙。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以”的用法同“而”,一筆帶過行程。“有穴窈然”——寫所見,“入之甚寒”——寫所感。“問其深”——寫所問。這是詳寫后洞。
③“余與四人……而其見愈奇”——“愈深”“愈難”“愈奇”六字,大有深意,為下文議論張本。如果是一般的山水游記,“愈奇”之后必大肆渲染。
④“有怠而欲出者……俱出”——游程至此結(jié)束。
⑤“蓋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記洞中所見。
⑥“方是時……火尚足以明也”——追記自身,伏“悔”字。
⑦“既其出……游之樂也”——以“悔”結(jié)束記游,為下文抒發(fā)議論作鋪墊。
2.教師領(lǐng)誦(要求學(xué)生一邊跟教師讀,一邊考慮如何劃分本段層次)。
3.師生共同討論本段層次劃分:第一層(開頭到“遂與之俱出”)記游洞經(jīng)過;第二層(“蓋余所至”至段末)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
4.學(xué)生練習(xí)背誦這一段。
〔提示〕要分層練習(xí)背誦。
背第一層,先板書行文順序:前洞——后洞。再提問:后洞的特點是什么?(“窈”“寒”“深”。)洞的深處是怎樣的情形?“愈深”“愈難”“愈奇”。)出洞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怠”。)
背第二層,先板書行文結(jié)構(gòu)(共三大句,依次用①、②、③表示。)如下:
5.學(xué)生齊背與個別檢查。
6.指點與答疑。
①兩個“蓋”字的用法基本相同,但后一個的肯定意味要多一點。
②末句太長,有的選本斷為兩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這表明“悔”的是“隨以止”,“不得極夫游之樂”是“隨以止”的結(jié)果。“極夫游之樂”與上文“其見愈奇”相照應(yīng)。
三、誦讀第3段。
1.教師示范誦讀并穿插講解。
①“于是余有嘆焉”——“于是”承上,“嘆”啟下,由敘事過渡到議論。
②“古人……無不在也”——“無不在”就是“無不在心”,省“心”字,使行文簡潔。全句意在頌古人博大精深,為下文立論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