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在形式上:①“豪放派”詞在選景與抒情上的特點。
②虛與實的關系。
③烘托與照應、鋪墊的妙處。
④擬人與比喻等修辭格的作用。(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學習《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進一步領悟“豪放派”的特點。《鳥啼》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
2、體會勞淪斯對生與死的思考。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導入:
在《我的鄰居胡蜂》中,我們體會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今天我們體會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鳥啼》(板書)。
2、作者簡介:
課本上的注釋,教師補充:勞倫斯•大衛•赫伯特(1885-1930),英國作家。生在諾丁漢郡一個礦工家庭,曾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師范教育。當過會計、職員、教師,曾在英國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漂泊十余年,廣泛接觸了社會。19xx年開始發表詩歌。19xx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愛和性愛的沖突來解釋主人公波爾•莫萊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與對社會矛盾的揭示糾糾纏在一起,是勞倫斯創傷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在長篇小說《虹》(1915)、《恰特萊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鮮明。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迷途的姑娘》(1920)、《戀愛中的女人》(1921)、《亞倫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說集《英國,我的英國》(1922)等
蟄伏
3、 重點詞語: 田鳧 跌宕 慰藉 攫住
海蜇
4、 文本研習:①在預習的基礎上課文劃分層次(提問3-4名同學)
明確:全文共15段,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后,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重寫鳥二啼鳴給人類的啟示,寫“我們”的思考。
5、難點分析:①文章開始于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讓人倍感凄涼,然而在天氣轉暖之后,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
②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劃出文中表現鳥啼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明確: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
③課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寫鳥啼,還寫到了鳥尸,在文中劃出描寫鳥尸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明確:鳥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寫“鳥啼”和“鳥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確:“鳥啼”象征新生命,“鳥尸”象征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 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⑤象征著新生命的“鳥啼”給了人類很多啟示,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表現受到啟示的句子,
明確:第7段中“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第9段“無論人們情愿與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