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nèi)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 不同點:(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xiàn)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 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 警告當朝 詠史抒懷 下闋 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 憤斥偏安 借古諷今
詩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壯志未酬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是怎樣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fā)感情的。
2、 了解蘇詞的藝術風格。
3、 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義及其作用。
4、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
教學重點:
描寫赤壁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當年雄姿。
教學難點:
首尾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看法。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新課導入:
通過《前赤壁賦》(已經(jīng)學過)引入: 同樣在黃州赤壁,同樣于壬戌七月,同樣寫失意情懷,蘇軾用另一種體裁——詞,寫了另一篇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作者作品提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蘇軾詞的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三、朗讀全文:
(教師范讀全文或播放朗誦)
提示:該詞歷來被視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高亢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