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辨析并修改病句
2、定語堆砌。例如:
①收回香港主權的那一天是我們全民族最為高興愉快的一天。
②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把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
③來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樓房
解析:例①中“高興”和”愉快”是意思相近的詞語,連在一起,意思重復,應刪去一個。例②中“中華民族”與“炎黃”意思重復。“炎黃、華夏、神州、九州”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別稱,不要堆砌使用。例③中“巍峨”即高大雄偉的樣子,“高大、巍峨”這對近義詞應去掉一個
3、狀語重復。例如:
① 夜深了,張老師仍然還在伏案讀書。
② 聽了小劉的介紹,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謝李芳。
解析:例①中“仍然”和“還”是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副詞,應刪去一個。例②中“在心里”與“由衷”重復,刪去一個。
4、其它重復形式。例如:
① 他平時總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學術會議上談起那心愛的專業時,就變得分外活躍而健談多了。
② 昨天是轉會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國足協又接到25名球員遞交的轉會申請。
③ 在學習中樹立革命風尚,是當前全國中小學工作的當務之急。
解析:例①“多了”多余,例②“截止日期”與“最后一天”重復,應刪去一個。 例③“當務之急”包括“當前”的意思
您能修改下面句子的語病嗎?
①這所大學的一些學生語文水平實在差,傳揚出去,準會被人貽笑大方,影響學校的聲譽。
②北京規模擴大了,外來人口增多了,但是道路和交通設施建設卻落在了后面
(五)結構混亂
結構混亂也叫句式雜糅,一般有兩種情況:
l、一種情況是將兩種表述混雜在一起而造成不倫不類的現象,如:
① 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② 水的化學成分是由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化合而成。
解析:例①句“從……為出發點”實際上是 “從……出發”和“以……為出發點”兩種格式混雜在一起了,不倫不類。例②句子是把以下兩種說明混雜在一起了:a、水的化學成分是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b、水是由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化合而成的。所以這種結構混亂的語病往往有兩種改法:
例句1改法一: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
例句1改法二: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例句2改法一:水的化學成分是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
例句2改法二:水是由一個原子的氧和兩個原子的氫化合而成的。
2、第二種情況是“中途易轍”,即一句話說了一半便撂下去說另一句話。常常是中途變換話題而使前半句話成了游離于句子之外的成分 例如:
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解析:該句用主語“中國人民”說了半句(主語后邊帶一個狀語,沒有謂語),卻又用“中國的革命”作主語另起一句。根據上下文可以采取不同的改法:
改法一: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面目一新,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改法二:自從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以后,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