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復習學案
8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抒情類)
課前預習
一、默寫古詩名句:
1.衣帶漸寬終不悔, 。2. , ,望盡天涯路。
3.無可奈何花落去, 。4.淚眼問花花不語, 。
5. ,西北望, 。6.料得年年腸斷處, , 。
二、表現手法 :抒情類,描寫類,修辭類,其他類。
表現手法是一首詩在整體上采用的抒懷言志方式,即詩人是借助什么來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的。
題型二:賞析手法類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正確解答:這類提問,著重點是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色,主要應該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詩歌整體的藝術技巧方面來解答。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很多學生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是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的。
[答題范式]明手法(用一兩個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依據)+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么形象,或表現了什么主旨)
【敘——析——評】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三、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詠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即事感懷等)
【手法解析】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抒發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氣概。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析】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 楊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