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事件的波瀾
蘄春一中 汪小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敘事時波瀾起伏的效果。
2、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一些興波瀾、生變化的方法,用于寫作實踐。
教學方法:點撥法 歸納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設想:1.將合作?對話?表達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教育理念。
2.注重課堂的生成性,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下生成新的課堂內容,把學生的思維和生活看成語文課堂的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
一、比較閱讀,總結方法。
材料一(甲)文段
他家里很窮。一連三年的災荒,所得的谷只夠交租,他實在撐不下去了。別人告訴他,河豚子有巨毒,他打算用河豚子結束一家人的性命。他提著一籃子河豚子回家,家人都十分高興。
( 乙)文段
他從別人口中得來了這一常識,便決心走這一著算盤。
他不知從什么地方討來了一籃子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來。
一連三年的災荒,所得的谷只夠作租;憑他獨手支撐一家五口,從去年冬支撐到今年二三月;已算是困難極了。現在也只好挨饑了!
但是——怎樣挨得下去呢?
小結:懸念開頭
解說:它能夠使讀者產生一種對事件發展和人物命運緊張的期待和熱烈關切的心理狀態,從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提示:用倒敘開頭,文章開頭或情節展開的關鍵時刻留下疑問造成神秘感。同時也要注意設置的懸念最終要解除。
材料二(甲)文段
他在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山區找到了一份生計——礦下作業。一天,他無意中在山上發現了一些血紅色的果子。他摘了一個,一嚼,滿口生香,他用快遞把摘得80枚野果寄往他的老家。臨回家的前一天,他又拿出了剩下的10枚,準備分給工友,一個本地工友看見了告訴他,這果子雖好看,卻有毒。吃多了,那后果不堪設想。他急忙搭車回家,巴不得一下子看到無事的母親。
(乙)文段
他在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山區找到了一份生計——礦下作業。一天,他無意中在山上發現了一些血紅色的果子。他摘了一個,一嚼,滿口生香,他用快遞把摘得80枚野果寄往他的老家。臨回家的前一天,他又拿出了剩下的10枚,準備分給工友,一個本地工友看見了告訴他,這果子雖好看,卻有毒。吃多了,那后果不堪設想。他急忙搭車回家,巴不得一下子看見無事的母親。家鄉卻早下起了大雪,更讓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的公路,由于風雪太大,路面太滑,根本沒通車。他呆了一下,發瘋似的在風雪中飛跑起來。就這樣,他一路跑著,由于路面實在太滑,他一直摔跤,腳崴了,40里的路程,他走到深夜才到家。
小結:節外生枝
解說:意思是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它是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從而推動情節曲折發展。
提示:要注意依據情節發展的趨勢,設計障礙時要合理。
材料三(甲)文段:
兒子給我打電話叫我周末回家的時候給他帶一個玩具手槍。我坐上了出租車,司機從后視鏡看看我。我要去的地方到了,我付了錢,拉開車門下了車。司機就把車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