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提分策略:文言文分析綜合與翻譯
例:詔不許,然甚壯其意。(XX年廣東卷)
譯文:(皇上)下詔不批準,但是非常欣賞他的想法。
【解析】 “壯”處在動詞的位置,肯定做動詞了,這里做意動詞,根據(jù)意動詞的譯法,“壯其意”應(yīng)為“以其意為壯”,如果直譯為:把它的想法當作強壯。顯然不妥。 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例: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譯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增多他的過失。 【解析】 此句中“賢”和“愚”本為形容詞,但形容詞是不能充當句子主語的,由此可以判定這兩個詞的詞性發(fā)生了改變,應(yīng)當是名詞的功能。具體翻譯時可用替換法分別譯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 四、如何識別并準確翻譯被動句
主要方法是掌握被動句的幾種常見情況,并培養(yǎng)自己對這幾種情況的敏感程度。
“見”字,它可以獨立表示被動,也可以和“于”構(gòu)成“見……于”格式表示被動。
“于”字,“于”往往引出動作主動者,“于”前面的主語往往是被動者。
“為”字,它一般與“所”聯(lián)合構(gòu)成“為……所”結(jié)構(gòu)表示被動。
沒有任何記號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語境來判斷。 例:指出下面文段中的被動句并翻譯。
太祖(曹操)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曹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后自歸(自首)。”沖于是以刀穿單衣,如鼠嚙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嚙之者,其主不祥。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嚙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縣(通“懸”)柱乎?”一無所問。 【解析】 首先找“見、于、為”這樣字眼的句子,根據(jù)語境看一下是不是被動句。
有些沒有任何標志的句子也可能是被動句,要根據(jù)邏輯和事理來思考一下有沒有這樣的句子。 【答案】 ①為鼠所嚙。譯文:被老鼠啃咬。
②今單衣見嚙。譯文:如今單衣被老鼠咬破了。
③兒衣在側(cè),尚嚙。譯文:我兒的衣服就放在身旁,還被老鼠咬了。 五、如何識別并準確翻譯省略句
主語、謂語、賓語以及兼語、介詞等在文言文中都可能省略。但最常見的是介詞的省略、賓語的省略。謂語的省略較少出現(xiàn)。主語的省略一般可從語境中做出推斷。 例:指出下面的省略并翻譯全句。
(1)唯羆(人名,指王羆)信著于人,莫有隱(指隱藏糧食)者,得粟不少諸州。
(2)鞠詠(人名)之才,不患不達。
(3)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解析】 第一句先從介詞的角度來檢查,會發(fā)現(xiàn)第一句“不少”后省略了“于”。第二句前應(yīng)有“以”,且“不達”前應(yīng)有“未來”一類的詞。第三句“逼”后省略了“于”。 【答案】 (1)只有王羆信義顯著于百姓,老百姓沒有一個隱藏糧食的,所以最后得到的糧食不比別的州少。
(2)憑鞠詠的才能,不擔心他將來不仕途顯達。
(3)荊州的百姓之所以歸附曹操,只是被兵勢所逼罷了。 六、怎樣掌握賓語前置句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古漢語中,有許多特殊句式,都有顯著的外在特征。如“唯利是圖”,我們可以概括為“唯x是y”,其中的x一般是名詞,y是動詞。再如“何陋之有”,它等于“有何陋”,如果用符號來抽象一下,就是“x之y”,就等于yx。 如“此之類也”就是“類此”,“此之謂也”就是“謂此”。用符號法提煉,可以從本質(zhì)上掌握這類句式的特點。 例:翻譯下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