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語文提分策略:文言文分析綜合與翻譯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五、固定句式(短語)
1.之謂
叫做,才算;就是,說的就是。例:夫子之謂也!菊f得就是夫子您啊!
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舅渍Z有這樣的說法:“聽說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沒有誰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 2.誠……則……
如果……那么(就)……例: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見了合乎(自己)欲念的東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3.獨……邪(歟、與、耶、哉、乎……)?
表疑問,常表反問。難道……嗎?例: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況且公子縱然輕視我趙勝,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公子的姐姐嗎?】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現(xiàn)在(您的)恩德足夠惠及鳥獸,而功德卻偏偏不能施及百姓,(這)又是為什么呢?】 4.得無……乎(耶、也………)?
表推測,恐怕(大概)……吧?該不是……吧?例: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的飲食大概不會減少吧?】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成名反復思考,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5.于是
(1)“于”是介詞,“是”是代詞:這時候,在這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這個原因,對此……例: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吾惛,不能進于是矣。【不,我為什么對這感到痛快呢,只想以此求得我最想要的……我頭腦昏亂,不能比這更進一步(地領會您說的道理)!
(2)與今同。例:于是相如前進缻!居谑窍嗳缟锨矮I上盆缶! 6.不(否)……則……
如果不……就……例:不效則治臣之罪!救绻怀晒蛯ο鲁颊撟飸椭!
7.非……而何?
不是……又是什么呢?例: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宗廟祭祀、諸侯會盟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 8.何所……?
相當于“所……為何?”,“所”與其后動詞構成名詞性所字短語,“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我不知道您牧羊,用處是什么呢?】 9.何為……?
相當于“為何……?為什么……?”例: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孟東野的來信、耿蘭的喪報,為什么在我的身邊呢?】 10.何……哉(焉)?
怎么……呢?什么……呢?為什么……呢?例:王笑曰:“是誠何心哉!”【王笑道:“這真是什么心理呢!”】不然者,我何辭焉!【不是這樣的話,我怎么能推卸(責任)呢!】 11.既……則……
在……后,就……;既然……那么……例: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驹诔龆匆院,就有人責怪那提議出來的人! 12.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