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知識點作文應試策略備考復習教案
作文應試策略
【復習目標】
通過賞析高分作文、均分作文和零分作文,找尋高考作文的基本得分點,探討如何才能讓作文不再成為考試的掣肘。
目標得分:42以上
【課時安排】
2課時
【復習過程】
資料來源:高考作文批閱現場資料ppt
一、問題卷賞析
問題原因:
1、 《不想》:詩歌(5分)
2、 《離開》:隨性而寫,沒有中心,未加點題,導致不知所云(20分)
3、《蒲公英》:比喻隱晦(1評49分,2評59分,3評55分)
4、《心中的根》:抄襲閱讀理解(0分)
二、低分卷賞析
得分范圍:30-40分
共同原因:
1、 字跡潦草或模糊不清;
2、 開頭結尾隨意;
3、 字數不足。
三、滿分卷賞析
1、《脈脈鄉情》:文辭優美,排比行文,首尾呼應;(60分)
2、《根對葉說》:比喻行文,有思念,有回報,思想辯證,結尾句平淡無奇卻陡然動人心弦。(59分,字跡不清晰-1分)
3、《尋根青史》:文句開頭,強化情感,散文體,娓娓道來,文化味較濃厚。(58分)
4、《今日吾儕皆茍活》:站在民族立場看問題,起點高,直斥現實,立意深刻。(59.5分)
四、高考作文應試策略概說
簡單來說,做到八個字:文貴平實,情感為勝。
可參考寫法:排比開頭(50-150,但不可太勉強、牽強)一些歌詞、名句,切題即可;盡量在前兩段便列出觀點。可分2-3層來寫,內部適當運用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和常見修辭(比喻)以增加文采;濃墨結尾,呼應開頭,點明主旨。
附:幾種實用的方法技巧。
1、嚴格審題,深入發掘。
所謂嚴格審題,深入發掘,就是要對試題及其要求認真推敲,準確領會命題意圖,深入發掘提示或要求中的含義,寫出符合題意及要求,立意較高的作文來。立意上要尤其注意兩點:一是準確性,二是全面性。在此基礎上,再談思辨性、深刻性、創新性等等。
審題要完成兩方面的任務,一是弄清作文類型(命題型?材料型?話題型?),確定文體(限制型?自主型?);二是要分析材料,選準角度。
一定要注意材料中議論性語句,它往往給考生指明寫作的方向,寫作的方向是不能改動的,否則,就會偏題!另外,看是否明確要求聯系自身。不要觸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抨擊社會、亂發牢騷等),少用政治術語,想想閱卷老師的喜好,說符合自己身份的話。
★一些考生在審題立意上吃的虧已經不小,今年要引起高度重視。
2、廣泛搜集,精心選材。
運用的材料盡量與提供的原材料保持一致,即使關系不夠緊密,也要注意圍繞題旨恰當勾連,表明不偏題。
不要去寫科幻小說,寫童話、寓言不要過于含蓄,“允許”編寫故事,不等于提倡“編寫故事”,濫編、胡編,絕對不會得高分。嚴禁照搬照抄別人的范文,杜絕“無我文章”和“抄襲文”的出現。不要觸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談宗教話題,不要單純發牢騷,不要寫早戀等敏感話題。
記敘文要有細節描寫,推己及人,以情動人。議論文切忌大話、套話、廢話,要避免空發議論,濫提口號,亂發號召,空表決心等等,要以事實和道理來寫文章,事例也可用發生在身邊的常見的。
3、發揮所長,合理定體。
文體不限不代表沒有文體,要寫什么像什么。記敘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敘述,議論文反之。寫記敘文,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用第一人稱入文,不喊口號,情真意切。寫議論文要注意事例貼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應。考生一定要發揮自己所長,寫自己擅長的的文體,還要根據自己占有的素材來確定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