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虛詞逐一精析學案: “為”
文言文虛詞逐一精析學案: “為”
【為】
(一)動詞。(wéi)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應該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判斷。
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⑤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⑥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⑦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⑧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為(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為積威”,被積威。⑨獨其為(有)文猶可識曰“花山”⑩制造、造成“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⑾凡長安豪富人為(做、干)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
2.以為,認為。①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判斷詞,是。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二)介詞。
1.表被動,讀wéi,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⑤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①慎勿為婦死,貴賤輕何。ā犊兹笘|南飛》)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③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④《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③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
4.對,向。①為之奈何?(《鴻門宴》)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③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等到”等。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