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分析綜合教案
b.王祎憑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后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祎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后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于開導學生。
d.王祎出使云南時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云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后悔無及。
答案 d 解析:他先是曉諭梁王,迅速歸順,不然朝廷的征討很快到來,又對梁王說朝廷憐惜云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后悔無及。
二、篩選文中的信息
《考試大綱》中的“篩選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學生根據需要辨析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應著眼于材料與觀點之間的聯系。篩選并提取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材料的目的。這種對信息的篩選和提取,最常見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選若干文句分編為四組,要求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
1、歷年高考試題涉及提取的信息內容
(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2)體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聰明才智的信息;(4)展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5)篩選文中論證某個論點的依據;(6)篩選揭示某種現象內在本質的信息等。
2、信息篩選題的設題方式
(1)對某一問題直接提問。如:以下各句話中,構成某某怎么樣的一組是。(2)對某一方面的綜合信息進行篩選和辨識。如:以下句子分編為四組,能夠表現某某怎么樣的一組是。
3、如何篩選信息
要準確地“篩選”信息,在平時學習和應考解題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要看清題干,理解題干中概括性論斷的含義。這一點,關系“篩選”的方向,是做題時首先要注意的。
在文言文信息篩選題中,經常存在某些被選文句的陳述主體與題干不一致的情況,而這些文句大多數恰恰是應被排除的選項。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看所選文句的陳述主
體是否與題干一致。
(2)要注意回到原文。把相關句子擺回到上下文的語境中去解讀,揣摩人物的動機、事件本身的來龍去脈。在閱讀時要抓住關鍵詞語,正確辨析主次內容,這樣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節,篩選出必要的信息。每一段選文都有主要內容與次要枝節之分,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必須帶著題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
(3)要注意比較,排除不完全列舉的干擾項。因為篩選信息的題目中,出題者故意摻雜一些錯誤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須把幾項互相比較,才能把握住最準確的方向。要仔細分析,一般的選項都有一定的難度,光看語句肯定不容易判斷,所以,必須把選項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較分析,才能判斷其正誤。
上面說的是一般做題時要注意的事項。事實上,在歷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閱讀所選擇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勢,所選的一般都是傳記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其實就應該同時進行著初步的篩選。我們認為,應該一邊閱讀,一邊理清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人物。既是傳記文章,必有人物,所記誰人?哪一個朝代?還涉及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