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高考2018系統復習24: 現代文閱讀“作用題”
在現代文閱讀中,評價和鑒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次,屬創造思維。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藝術效果等。近幾年高考題,表達技巧主要側重在表達作用的分析。要答好這類題目,除了必須掌握一定的寫作、修辭等方面的知識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鑒賞術語是非常必要的,而準確運用答題程式,盡量接近標準答案則是抓高分的關鍵。筆者有幸參加了XX年的高考現代文大閱讀題的閱卷工作,深感答題中鑒賞術語的使用和規范答題程式的重要。下面具體談談現代文閱讀“作用題”題的術語使用與答題規范問題,希望對廣大考生有一定幫助。
首先要了解“作用題”常見命題表達式和設題角度及其范圍。
“作用題”常見命題表達式有:
“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或好處、效果)?”提問變式:1)為什么這樣寫? 2)為什么要寫這一內容? 3)刪去這一部分可以嗎?
“作用題”設題角度及其范圍:
①首段(末段)的作用 ②文中寫這些內容的作用 ③修辭的作用 ④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⑤表達手法及其作用 ⑥不同人稱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掌握答題模式。
開頭(結尾)有什么作用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1.(XX年四川卷第17題)文章主要寫什剎海,卻又從“我愛水”寫起,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請簡要分析。
例2.(XX年遼寧卷第17題)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秋去冬來”的景色,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例3.(XX年全國卷ⅰ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例4.(XX年全國卷ⅰ第17題)文章后一部分寫到了“戈壁石”,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散文(小說)開頭,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種多樣:或開門見山,點題明目;或宕筆引題,鋪墊后文;或總括全文,點題明旨;或描寫景物,渲染氛圍。結尾是一篇文章的總收束,好的結尾能給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鐘”,引人振奮;或如“臨去秋波”,含蓄雋永,耐人回味。無論開頭還是結尾,都可以從“內容”“形式”兩方面分析其作用。
【備選術語】
開頭語段的作用大致為: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結尾語段的作用通常是: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等等。
【答題規范】
這些僅是術語,答題時需根據文章從內容、結構、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據文本內容,可擬制答案如下:(四川卷)開始寫“我愛水”既照應了標題,又與文章的結尾相呼應,同時可由眼前之水過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遼寧卷)起鋪墊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寫“秋去冬來”,自然引出下文“爐火”,由自然環境的變化寫出了作者的感傷情緒,為下文寫“爐火”的深刻意蘊預設了空間。
XX年全國卷ⅰ的《陽關古道蒼涼美》,作者主要采用回憶與實景比照的方式贊美陽關,結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的作用為:回應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結構嚴謹,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XX年全國卷ⅰ的《總想為你唱支歌》,寫“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麗,揭示出大西北的美麗;以戈壁石的誘人,強化對大西北的熱愛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喚,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